11月29日周五晚间,滴滴出行公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核心要点如下:
1、运营数据方面,滴滴第三季度国内出行GTV同比增长7.8%,与上季度大致持平。走出近两年的波动期后,国内业务增速基本恢复到10%左右,略高于行业或GDP增速完全成熟。从环比来看,本季度国内GTV增长6.3%,相比2023年和2019年同期相对疲弱,但与零售、酒业、旅游等其他行业反映的趋势总体一致。
从价量来看,国内业务平均单价同比仍呈下降趋势,本季度下降2.5%。不过,在当前环境下,物价持续通缩也就不足为奇了。从订单量来看,滴滴自身披露的国内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1%,也是小幅下降,与上季度相差不大。
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滴滴国内网约车订单(不含花小猪、顺风车及聚合业务)环比增长3%,表现首次跑赢网约车最近几个季度。汽车工业整体增长(2.9%)。这也预示着滴滴国内业务和市场份额的企稳。
2、从营收来看,滴滴本季度国内出行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3.3%,较上季度的2.6%略有提升,但明显仍明显跑输同期GTV增长率约为8%。总体来说,仍然可以认为,在当前疲软的需求环境下,消费补贴的需求依然存在,且较高。
本季度滴滴国内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24%,继续大幅跑赢上季度GTV和营收增速。除了业务和收入结构变化的影响外,仍可以推断共享出行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然而,无论电商公司还是美团的业绩表现,在当前相对“弱需求、强供给”的环境下,平台方都
普遍存在相对增加变现的动作或倾向,以对冲和调整来自大环境的压力。
3、海外业务继续保持较强劲增长。本季度的GTV同比为20%(前两季度分别为51%和39%),似乎明显放缓。但从驱动因素来看,海外业务订单量增速仍为33%,与前两个季度的44%和39%相比并没有明显下降。名义增速放缓受到本季度客单价同比下降近10%的拖累,主要受汇率因素影响。剔除汇率影响后,按可比汇率计算的国际业务GTV增速实际上达到了33%。
而且与更容易上下波动的价格因素相比,销量增长更具内生性和可持续性,对于这项业务最终能否成功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4、分部利润指标方面,本季度滴滴国内分部调整后EBITA利润为24.9亿,较上季度小幅增长。 GTV的EBITA利润占比与上季度持平,为3.2%。与增长指标反映的趋势一致,滴滴的国内业务中短期内总体处于稳定状态。
海外业务等创新业务持续大幅减亏,可谓一大亮点。首先,海外业务adj.EBITA本季度亏损3亿,亏损率(相对GTV)创历史新低1.3%。公司此前表示,并没有因海外投资增加而导致亏损率上升。对于其他创新业务来说,本季度亏损也收窄至4.5亿,这也是近年来的新低。
滴滴的整体adj.本季度EBITA达到17.4亿,环比增长37%。虽然占多数的国内细分市场利润率已经趋平,但通过减少其他细分市场的亏损,仍然可以挤出大量利润。
5、从成本费用角度看增量利润来源。费用基本没有对本季度利润率的改善做出贡献,四项运营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与上季度大致相同。受股权激励影响,研发和管理费用率较上季度小幅上升0.2%。
因此,利润率的改善基本来自于毛利润端,由18.6%小幅增长至19%。虽然增幅较上季度收窄,但这与国内业务利润率普遍持平的事实相符,增量毛利率主要由海外和创新业务贡献,占比较小。
尽管我们缺乏数据来归因毛利率改善的具体来源。但可以明确的是,额外利润不是通过控制费用来挤出的,而是通过提高业务流动性或优化收入结构来挤出的。
海豚投资研究的观点:
总体来看,滴滴第三季度的业绩与上季度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国内走势总体延续上季度走势。海外业务保持良好增长的同时,亏损收窄是亮点。具体来说:
对于国内业务来说,在市场地位基本确定、行业整体增速不会出现明显波动的环境下,滴滴是一个商业模式天然壁垒较高的行业,同时保持着10%+左右的增速,相当于达到或略好于同行业水平。行业绝对领先者(市场占有率70%左右),也是平台、乘客、司机议价能力最强的。改变佣金水平和调整自己的利润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这一点最近在不同行业得到了广泛验证。
海外业务国内市场总体稳定,盈利稳定。公司管理层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来细化运营效率、减少损失,并尝试在国内业务基本成熟后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市场空间。
展望未来,海豚投资研究认为,国家仍将处于总体稳定的状态。根据大环境的变化,公司会在更关注利润或增长和市场份额之间进行小幅波动或调整。海外业务将利用这个时间窗口,在不显着拖累集团整体利润的情况下,尝试真正国际化(即接近国内业务量)。
从估值角度来看,当滴滴股价基本达到5美元时,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向上突破会比较困难。我们认为,这是因为海外业务终究未能实现稳定盈利,而估值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国内业务。目前国内表现“稳定向好”,并不足以支撑真正的向上突破。
从中长期来看,我们会关注能否依靠汽车的电动化或智能化为UE带来更多的额外利润。换句话说,就像Uber一样,它可以真正打开国际市场或者实现业务多元化。纵观这两节,并没有真正梅开二度的迹象。
以下是主要性能图表和评论:
1、滴滴国内增长稳定,海外增长依然可观。
从底层运营数据来看,滴滴国内出行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GTV 781亿,同比增长7.8%,与上季度大致持平,略有放缓。走出近两年的波动期后,国内企业增速正在向中长期中心靠拢,略高于GDP增速,约为10%。从环比来看,本季度国内GTV增长6.3%。与2023年和2019年同期的7.2%和8.1%相比,今年第三季度的季节性增长相对较弱。这与宏观环境的变化体现在零售、酒业和旅游业等方面是一致的。
从价格和数量来看,滴滴自身披露的国内出行订单量(包括网约车、网约车、代驾服务等)同比增长11%。这也是在基数高波动期过去之后。呈稳定且略有下降的趋势。从环比增长来看,本季度为6%,与GTV走势类似。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夏季季节性增长相对较弱。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本季度网约车行业整体订单量环比增长2.9%(注意交通运输部与滴滴本身披露的单位量并不一致)。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滴滴国内网约车订单(不含花小猪、顺风车及聚合业务)环比增长3%。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标准可以看出,滴滴自营网约车单位增速四个季度以来首次不再落后于行业增速,国内市场份额基本已稳定了。
从价格来看,滴滴国内业务的平均客单价同比仍呈下降趋势,本季度下降2.5%。在当前环境下,物价持续通缩并不奇怪。从产品结构来看,滴滴特价、拼车、花小猪等占比的增加,从结构上看也将导致整体客均单价下降。
海外业务仍保持较强劲增长。本季度的GTV同比为20%(前两季度分别为51%和39%),似乎已经明显放缓。但从驱动因素来看,海外业务订单量增速仍为33%,前两季度分别为44%和39%。放缓幅度并不是很大。主要是本季度客单价同比下降近10%,且主要受汇率因素影响。剔除汇率影响后,按可比汇率计算的国际业务GTV增速实际上达到了33%。
虽然价格下跌会直接影响眼前的业绩,但从中长期来看,业务量能否保持良好的增长,对于业务最终能否成功将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2、“重需求”、“轻供给”成为各行各业的普遍现象。
从营收来看,滴滴国内出行板块本季度实现营收482亿元,同比增长3.3%,较上季度的2.6%有所改善,但明显仍明显跑输同期GTV增长率约为8%。海豚投研认为,一方面有代驾、网约车等按净利润确认收入的业务比例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基于滴滴国内的自营业务,“收入=GTV-消费者激励-税费等”。以收入确认口径来看,可以普遍认为,在当前需求疲软的环境下,为了吸引、留住、激励用户下单,滴滴对于消费补贴的需求一直存在且较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本季度滴滴国内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24%,继续大幅跑赢上季度GTV和营收增速。按照“平台销售额=GTV-司机共享/激励-税收、费用等”的计算方法,除了聚合、代驾服务等不同业务收入结构变化的影响外,仍可推断共享出行的增长明显相对较高。低的。
按公司披露的平台销售额/GTV计算,国内电商平台整体变现率本季度达到20.6%,较前两个季度的18.1%和19.7%持续上升。从头部电商公司和美团近期的表现来看,平台方普遍存在增加盈利能力的操作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大环境的压力,调整和改善公司业绩。这可以算是最近很多行业的一个趋势。常见现象。
海外业务方面,收入同比增长44%。增速较上季度不降反升,继续跑赢GTV增速。但海外业务平台销售额增速仅为16%,较上季度明显放缓。结合公司的解释,平台营收与营收出现明显差异的原因有从绝对增速到变化趋势等。除了汇率因素对海外业务有10%的影响外,海外业务的收入口径还包括金融相关收入,而平台销售仅包括外卖、打车等涉及线下履行的业务。额外的财务收入也是收入增长明显高于平台销售增长的原因之一。
3、只有减少海外和新业务的亏损,依然能够挤出大量利润
利润指标方面,本季度滴滴国内板块调整后EBITA利润为24.9亿,较上季度小幅增长。 GTV的EBITA利润占比与上季度持平,为3.2%。这与上图所示的GTV、平台销量等关键指标增速环比几乎持平的趋势相符——也就是说,滴滴国内业务中短期内总体已达到稳定状态。
与本已“稳定”的国内业务相比,海外业务等创新业务亏损持续大幅减少,不失为一个亮点。首先,海外业务adj.EBITA本季度亏损3亿,亏损率(相对GTV)创历史新低1.3%。公司此前表示,并没有因海外投资增加而导致亏损率上升。其他创新业务方面,本季度亏损继续收窄至4.5亿,这也是近年来的新低。
因此,滴滴的整体调整。本季度EBITA达到17.4亿,环比增长37%。虽然占比最大的国内板块利润环比仅小幅增长,但通过减少其他板块的亏损,仍能挤出不少利润。
4、支出略宽,额外利润来自“赚”而非“存”
那么从成本费用角度来看,公司利润提升的源泉是什么?首先,滴滴本季度的毛利率继续小幅增长,从18.6%上升至19%。改善幅度的小幅收窄也与占比最大的国内业务利润率趋平的情况相符,增量毛利率主要由占比较小的海外和创新业务贡献。
费用并没有对本季度利润率的改善做出重大贡献。四项营业费用占营收比重与上季度大致持平,研发及管理费用率较上季度小幅上升0.2pct。主要是股权激励费用有所增加。
可以看出,滴滴本季度利润率的改善基本来自于毛利润端,尽管我们缺乏数据来归因毛利率改善的具体来源。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额外的利润并不是通过控制费用来挤出的,而是通过提高业务流动性或者优化收入结构来挤出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2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