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爱好者李存璞也喜欢摄影,他的摄影作品曾被重庆大学官方微博使用。对于科研主业,他和他的团队最近提出了“电子催化剂”战略。
该策略中电子不被消耗而是可以参与反应,并且可以将氮活化并固定成偶氮化合物,从而解决了传统偶氮合成工艺中能耗高、中间体多的问题。
在方法论上,研究团队采用了基于轨道和能量设计的电子催化策略。对于不需要改变化合价但需要特定选择性断开/连接的化学键来说,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新想法值得尝试。目前,他们正在尝试探索二氧化碳固定作用。
在固氮方面,除了直接将氮固定成偶氮化合物外,哒嗪、腙、肼等都有望通过该方法高效获得。
(来源:催化学报)
李存普认为,这一策略的关键是找到一种方法,通过匹配能量和轨道对称性来选择性激活氮的一个π键。氮的高稳定性来自于其N=N三键。
由于键能较大,氮的π键与相应反键轨道π*的能量差较大,因此很难直接向π*注入电子来激活π键。
为了选择性地激活N≡N,他们引入芳香族化合物,并将电子从电极注入到芳香体系中,从而得到芳基Ar·。
当Ar·反键轨道的能量和对称性与N≡N的π*相匹配时,来自Ar·反键轨道的电子可以注入N≡N的π*,实现N≡N的选择性激活。活化的氮会与Ar·结合生成重氮自由基。
(来源:催化学报)
该策略的另一个核心创新是不仅将电子注入反应体系,而且将电子拉出,从而利用电子作为催化剂。
如下图所示,Ar·化合氮活化得到的重氮自由基具有二中心三电子结构,性质非常不稳定。因此,他们采用电化学手段将电子从重氮自由基中拉出,从而获得相对稳定的产物。重氮盐。然后,重氮盐会快速与苯酚等结合,形成偶氮产物。
(来源:催化学报)
通过人为控制电子流入电极(作为反应物)和流出电极(作为产物),电子既不会被消耗,也不会新产生,但它们确实参与反应,不会改变整体吉布斯可以自由改变。
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与非催化过程相比,活化能显着降低,使得原本动力学上困难的反应能够顺利进行。
偶氮化合物的“合成难点”
李存普表示,氮对人类至关重要,有机氮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机氮和有机氮也是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支撑元素。
虽然氮在大气中含量非常丰富,但其N=N三键具有极高的键能(约940.95kJ mol-1),使其在常规条件下难以转化为化合物。
在哈伯-博世工艺出现之前,氮化合物只能通过生物固氮和硝石等矿物的开采来提供给人类。
哈伯-博世工艺是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氮转化方法。它可以将氮气转化为氨,但需要350℃-550℃的高温和150atm-350atm的高压条件,因此其反应过程不仅复杂而且消耗大量能量。
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和电化学技术的发展,利用电能直接将氮转化为氨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成为将清洁能源直接转化为物质进行储存和储存的典型范例之一。利用率。
事实上,除了分子氨之外,氮元素的化学应用也非常丰富,偶氮化合物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偶氮化合物由连接在N=N结构两侧的有机基团组成(R1-N=N-R2,其中R1和R2是两个有机基团)。它不仅是许多染料的显色分子,也是许多药物的显色分子。的活性成分。
然而,传统的偶氮合成工艺涉及多个环节。氮通过哈伯-博世循环固定为氨后,需要经过多步氧化才能得到硝酸、亚硝酸钠等物质。
之后经过多步反应即可得到偶氮化合物(虽然从结果来看,偶氮R1-N=N-R2只是氮N≡N,两侧都连接有有机基团)。
(来源:催化学报)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直接活化氮N≡N并将其与有机基团连接,得到R1-N=N-R2偶氮化合物,从而降低能耗,提高反应效率。 。
“键盘有机合成派对”梦想成真
李存普说:“这项研究是‘键盘有机合成党’这一奇思妙想的实现。我从事电化学研究,但一直喜欢钻研有机化学知识。”
在研究氮分子轨道时,他发现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之间的能量差异是修复它们的最大问题。
为此,他在纸上画了一种可以激活氮气的活性物质。随后,李存璞开始与同学们讨论可行性。
“我的学生发现,如果我们只注入电子,氮仍然无法稳定固定,所以我们决定简单地先注入电子,然后将它们拉出来,”他说。
后来,他们发现实际上可以使用循环伏安法来实现这个想法。研究过程中,学生告诉李存普,一开始得到的偶氮都是顺式偶氮,后来发现测量错误,也就是说得到的偶氮是反式偶氮。
顺式偶氮的合成非常困难。如果该方法能够得到顺式偶氮,则意味着反应过程还会涉及到影响立体化学的二次轨道效应等因素。
李存普对这个结果非常兴奋,立即亲自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甚至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经过学生多次实验,发现产品主要是反式的,因为顺式/反式的检测信号非常接近,而团队参考的文献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他们的错误。信号。
“我对此感到非常失望,但实验研究就是这样,我只能推翻之前的理论假设,回到正确的轨道上继续下去。”李存璞说道。
反应过程中会产生重氮盐阳离子。低温重氮化反应不仅可以降低重氮盐的分解速率,而且可以合理调节反应的能垒。此时,重氮盐作为中间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生命周期。
基于此,研究团队一直在低温下进行实验,因此会涉及到冰浴实验。起初,他们通过在水浴中添加冰袋进行实验,但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随后,他们在大自封袋中加了水,然后将其冷冻。将其冷冻到冰袋中后,他们将其切成碎冰,然后将碎冰放入水浴中,作为冰浴条件。这种方法虽然可以降低温度,但是非常费工、费料。
冬天没关系,可以间隔加点冰。在夏季,这种方法很难继续发挥作用。因此,他们使用家用冰块模具来冷冻冰块。冷冻后,它们可以产生小冰块,因此不需要切割冰块。
后来,他们干脆开始使用低温反应堆。这时候,他们终于不用担心冰融化,可以随时保持低温了。
经过一番努力,相关论文发表在中国催化学报(IF 15.70)上,标题为“电子的往返旅程:电子催化直接固定N2到偶氮”(电子的往返旅程) :电子催化 N2 直接固定到偶氮上)。吴柏晶为第一作者,重庆大学李存普教授和魏子东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2]。
图|相关论文(来源:催化学报)
有趣的是,他们最初将所涉及的关键过渡态描述为“厕所般的过渡态”,但被一位计算化学审稿专家要求将其改为铲子状状态。 “我们的不良意图终究没有实现。”李存璞说道。
(来源:催化学报)
总体而言,这种电子催化系统将为合成化学带来新的机遇。他们目前正在探索哒嗪、腙、肼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此外,他们还在探索基于电子推拉策略的二氧化碳捕获尝试。
与此同时,他和他的研究团队仍在创业,主要专注于下一代锂硫电池技术等储能产品。目前,他们正在重庆大学遂宁锂电池与新材料研究院进行推广,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生产出性能稳定的产品。
参考:
1.
2.吴百静、李金瑞、罗晓雪、倪景田、陆一亭、邵敏华、李存璞、魏子东。电子的往返旅程:电子催化N2直接固定偶氮[J].催化学报, DOI: 10.1016/S1872-2067(24)60179-8.
操作/排版:何辰龙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3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