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山东荣成火灾事故揭示消防工程教育短板,核心课程缺失问题亟待解决

12月7日13时左右,山东省荣成市蓝润集团在建的启东海通冷链仓库因保温材料起火发生火灾。 9名失踪人员已全部找到,且均无生命体征。

图片

山东事故凸显了消防工程专业化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我国虽然有20多所高校开设了消防工程专业,但大多名不副实,达不到真正的消防工程教育要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核心课程缺失

消防工程的四门核心课程(火灾、逃生、测量、风险管理)在国内几乎不可能全面开设。目前,最好的大学可能只能开设“消防科学”和“风险管理”两门课程,而另外两门更重要的课程则因缺乏教材和专业师资而难以开设。从国家重点教材的规划来看,国内尚无能力编写相关教材。这一缺点在荣成事故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材料的特殊性需要物理性能测量,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储备不足,很难提出有针对性的防火措施。例如,在逃生科学领域,定量的毒性和耐受性分析可以让大多数消防员感到羞愧。

2、缺乏行业参与

国内消防工程学术会议很少有业内人士参加,可见学术与实际需求的脱节。近30年来的消防教育虽然培养了一批“消防教授”,但真正进入消防工程领域的毕业生却很少。很多毕业生要么选择出国留学、转行,甚至成为体制内公务员,但很少有机会实践消防工程。这一现象折射出高等教育的遗憾。消防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过于注重基础科学研究的定位使消防工程教育边缘化,不利于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才。

3、国际比较差距明显

美国的消防工程教育起步较早,从1902年的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到1956年的马里兰大学,再到1978年的伍斯特理工学院,都是依靠深厚的工程教育背景。虽然我国自2002年以来开设了一系列消防工程教育项目,但由于无法开设核心课程,这些项目更多的是“消防技术教育”,不能称为真正的“工程教育”。

4、缺乏专业信息

作为一门专业学科,消防工程的理论起点可以追溯到1986年《火灾动力学导论》的出版、1988年《SFPE消防工程师手册》的出版以及首届IAFSS学术会议同年。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能够编写系统的消防工程专业手册。从业者在没有专业知识体系的情况下工作,落后美国36年,而且差距很可能进一步扩大。

那么,为什么冷链火灾屡屡发生呢?

一是冷链火灾研究深度不够。

国内对于冷链火灾的研究普遍比较浅薄。现有的火灾问题研究大多停留在应用层面。用基础研究来解决实际应用的火灾问题,实际上是一种“用大炮打蚊子”的做法。当前的问题是学术研究与实际反应之间存在较大脱节。我们所依赖的研究成果通常集中在理论论文的发表上,而在实际处理高层建筑火灾、电池火灾、冷库火灾等方面明显缺乏相关的实践研究和技术储备。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不平衡,使得我们很难有效应对实际的火灾事故。

其次,消防问题的复杂性被过于简单化。

消防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多个学科交叉,包括燃烧、行为、测量、概率论等领域。然而,我国对消防问题的认识过于有限,仅将其定义为燃​​烧科学问题,往往割据以西。以禁止电瓶车远离住宅的命令为例。从理论上讲,这一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但实际上还需要惨痛的教训才能真正落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关键原因是相关研究的缺乏以及对火灾科学研究的轻视态度。

第三,火灾事故本质上是可以通过法规来预防的。

从本质上讲,每一起重大事故都可以通过健全的消防法规来避免。但由于我们没有充分反思和承认现行法规的缺陷,没有真正从根源上强化防火意识和动力。每当发生事故时,总是把责任归咎于人为因素,而人为因素是最难预防的。与西方文化注重通过标准化预防机制来预防事故不同,中国文化更强调“可避免的人为灾难”的理念。这种观念虽然源于文化传统,但也反映出我们在消防工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目前的火灾调查报告大多局限于问责程序,而缺乏对如何从源头改进消防实践、进行有效预防的探讨。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消防工程人才短缺的现实问题,也说明了我们消防教育存在重大缺陷。

四是消防教育门槛设置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消防历史悠久,但相关科学教育和专业水平与实际需要不匹配。与西方国家相比,美国对消防工程领域的专业考试设置了严格的门槛,如FE考试(仅针对工程毕业生)和PE考试(仅针对消防专业从业人员)。我国虽然也设立了一定的资格考试,但标准过于宽松,导致大量非消防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进入消防领域。更令人担忧的是,大多数大学教授都难以通过这些专业考试,这说明我国消防工程专业教育存在深层次缺陷。这种现状导致消防工程专业的核心教育内容被篡改和淡化,专业性和实用性大大降低。这也是我国消防教育体系的主要瓶颈之一。

第五,我国消防教育体系面临制度性挑战。

当前,我国消防教育往往呈现“击鼓传花”之势,面对接连发生的重大灾害被动调整,缺乏长远战略规划和应急准备。相比之下,美国的消防教育则受到军事科学研究和战争实践的大力推动。这种通过灾害实际情况和科研投入来推动教育发展的模式,使美国在消防工程教育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人少无病”的中国,显然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和准备,缺乏将消防教育与实战需求有效结合的战略思维。这种被动响应模式显然不足以应对未来日益复杂的消防安全挑战。

综上所述,冷链火灾不断被禁止的根源在于对应用消防研究的忽视和轻视、消防教育体系知识结构的缺陷、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力度不够以及缺乏消防人才的培训和培养机制。大问题。只有全面深化消防教育、健全法制、加强基础研究、提高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冷链火灾的多发。

那么,谁反对在中国开展消防工程教育呢?

一、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制度的受益人。

目前,注册消防工程师(取消)考试制度的实施,给部分从业人员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这群人通过取消考试积累了大量财富,消防工程教育的推广被视为对他们现有兴趣格局的挑战。引入真火工程教育,意味着改变现有依赖资格考试的盈利模式。他们担心这会“毁掉人们的经济机会,就像杀死他们的父母一样”,从而坚决反对消防工程教育的普及。

我国消防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当前的教育模式早已偏离了专业技术培训的实际方向,成为了商业化的“生意”。在这种模式下,消防教育过于依赖师徒传授和个人理解判断,只注重记忆内容,忽视了消防工程核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种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真正专业消防工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消防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早已成为阻碍消防工程教育的毒瘤。

二是高校消防教育领域的从业者。

许多从事消防教育的学者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大学级别的消防工程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推广消防工程教育意味着挑战他们现有的学术体系,甚至让他们陷入困惑。因此,他们常常抵制教育推广。

学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而教育则需要知识的广泛普及。如果消防工程教育大规模普及,这些从业者赖以维持学术地位的“特权”制度将面临解体。现有的学术帮派和学术资源配置权力大多依赖于这种知识垄断。消防工程教育一旦普及,很多学术“利益”都会受到冲击。对于他们来说,目前国内专业消防工程教育的缺乏是有利的,可以让他们继续在学术领域享受特权,继续享受无知的红利。

第三,消防领域的权威机构,如火灾调查机构。

一些传统的消防主管部门,如火灾调查机构(如消防部门),长期依靠自身努力建立垄断地位,对技术变革和新理论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实际调查工作中,这些机构往往缺乏消防工程专业课程的系统内容,如火灾过程、逃生过程、失控物理参数分析、未来防火技术改进措施等。这种知识的缺乏直接导致了他们在实际火灾调查分析工作中的专业局限性。

很多从事火灾调查的人员并没有接触过消防工程专业的系统学习,更谈不上消防工程相关课程的实际应用水平。国内消防工程教材内容与国际标准存在较大差距,与国际标准接轨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这些权威机构对于引进真正符合国际标准的消防工程教育持怀疑态度。他们甚至担心教育制度的引入会挑战自己的职业权威。这种担忧往往使他们反对消防工程教育的引进和发展。

综上所述,反对我国消防工程教育的主要群体包括以下三类:

依靠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制度牟利的团体担心教育推广会影响他们的既得利益。

高校从事消防教育的学术从业者担心,消防工程教育普及后,其现有的学术特权和垄断将被打破。

传统权威消防调查机构缺乏系统的消防工程知识,担心引入消防工程教育可能会挑战其现有的技术垄断。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我国消防工程教育体系发展的多重阻力。只有解决这些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提高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性、权威性,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消防工程教育的发展,实现消防科学领域的长远进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310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