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联创电子董事长曾吉勇:打造行业顶级机器之眼,引领智能化时代光学技术革新

图片

联创电子董事长曾吉勇过去多年来的核心工作是带领团队打造行业顶级的“机器之眼”。

智能化时代有了新产物叫“机器之眼”。运动相机兴起了,无人机兴起了,机器人兴起了,自动驾驶汽车也兴起了。这些移动智能终端上搭载的光学镜头及影像模组,变成了必不可少的“机器之眼”。

传统时代的照相机、摄像机镜头有所不同,而拥有智能化技术加成的“机器之眼”能力更为强大,它能够像人类眼睛那样对物理世界进行高灵敏的感知和识别。

联创电子为各类移动智能终端装上了“机器之眼”,它是一家高科技企业,专注于新型光学光电子产业,包括光学镜头及影像模组、触控显示器件等。

在联创电子的企业展厅中,有一张图片展示了该公司进入手机镜头、广角镜头以及车载镜头系列的重要发展阶段。曾吉勇在介绍公司发展的里程碑时,脸上满是自豪,从手机镜头到运动相机镜头,再到智能车载镜头。

图片

以智能汽车领域为例,量产的 ADAS(高级辅助安全驾驶系统)光学镜头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它能够在零下 30 摄氏度的雪原环境中保持对焦精度,也能在零上 50 摄氏度的戈壁环境中保持对焦精度。在频繁震动的砂石路面中,它可以稳定成像。并且在长时间暴晒之后,它依然具备识别能力。

联创电子把“机器之眼”塞进了比米粒还小的模组里。例如微透镜阵列,曾吉勇说他们团队做出了 0.5 毫米乘以 0.5 毫米的内窥镜,此内窥镜内有两个镜片以及一个芯片,做出这样的东西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生产各类高可靠、低成本、小体积的智能光学镜头,这就如同在光学物理的领域、半导体工艺的范畴以及量产工程的层面中去寻找三维迷宫里的最优解,这种行为对于企业的研发实力以及工程能力而言,是一种极为严格的考验。

联创电子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运动相机镜头领域和高端车载镜头领域,其市场占有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从头部的运动相机厂商,到无人机厂商,再到头部的汽车厂商,联创电子累计为全球数千万台智能终端供应了数千万只“人造眼睛”。

过去的一百多年间,全球光学产业主要由德国和日本掌控。然而,伴随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等智能化时代新兴产业的兴起,中国光学产业迎来了崛起的契机。在联创电子的南昌总部,不远处便是长江的支流赣江。光学产业宛如长江,德国和日本如同上游的雪山,中国则是中途的支流,而如今正在汇聚形成新的入海口。

联创电子的“人造眼睛”从工厂不断出发,嵌入全球智能终端的“瞳孔”,见证了一个中国光学新帝国的崛起。曾吉勇期望,联创电子兢兢业业近二十年,能够成为一家世界一流且基业长青的光电企业。

锁定玻璃镜头新兴路线——运动光学

图片

曾吉勇在光学行业有专长。他获得了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光学博士学位,同时还是清华大学精仪系的光学工程博士后。曾吉勇表示:“我的博士论文聚焦于双目视觉的研究,博士毕业后在清华大学进行了微纳光学的研究。”

2006 年,曾吉勇抵达了江西企业凤凰光学在上海的子公司。他在此负责手机镜头的研发以及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而这一年,也是总部位于江西南昌的联创电子诞生的年份。

过去几十年间,江西凭借着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具备了成本优势,还获得了政策扶持,从而成为了中国光学产业的核心聚集地。以南昌为支点,以上饶为支点,以鹰潭为支点,这里汇聚了从光学玻璃镜片的研磨,到镜头的制造,再到影像模组的组装等完整的产业链,并且正逐步向高附加值的领域进行延伸。江西所具有的地方资源禀赋,是联创电子得以创立的基础。

2009 年,联创电子当时的董事长韩盛龙在一个极为偶然的情况下遇到了曾吉勇。两人对于光学领域未来发展的看法极为契合。于是,曾吉勇加入了联创电子,这也开启了联创电子在光学赛道上的崭新篇章。

联创电子一开始生产传统光学镜头及影像模组,同时也有一部分触控显示器件业务。那是因为在当时,智能手机等装备尚未兴起,而用于数码相机、摄像机的镜头是光学镜头的主流应用场景。

不过,联创电子不甘心仅仅从事基础的镜片代工业务。曾吉勇是从事光学研究后进入光学企业的专家型企业家,他一开始就期望联创电子能够把光学产业做深做透。他认为,如果光学企业不开拓下游的影像模组业务,那么最终必然是一个死局。

2009 年,我们内部存在两个原则。其一,我们必定要制作玻璃镜片的镜头;其二,我们所做的镜片绝对不能单独售卖出去。到 2018 年左右,联创电子对企业文化进行了重构,着重强调公司不会仅仅局限于做镜片和镜头,而是要持续地开拓光电组件,甚至是光电系统以及整体解决方案。

2009 年,移动智能手机对镜头产生了需求。联创电子成功地研发并实现了 200 万像素手机镜头的量产,从而切入了手机镜头行业。然而,曾吉勇察觉到,这并非联创电子应重点聚焦的方向。因为当时的手机镜头主要是塑料镜头,而江西在塑料镜片方面的产业基础较为一般。如果联创电子要建立塑料镜片的生产能力,就很可能与江西丰富的光学产业基础相分离。

江西真正的产业基础在于全玻璃镜头。江西玻璃镜片的能力极为强大,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我们应当将这方面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引领这个产业,于是就制作了高清广角的(玻璃镜头)。曾吉勇表示。

江西人骨子里蕴含着一股坚韧的力量,如同景德镇的瓷器一般。景德镇的瓷器能够经受住高温的淬炼,最终成为传世的精品。非球面的模造玻璃镜片在光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它就像是光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在过去的十几年来,联创电子一直坚持不懈地在光学市场进行布局,而这一布局的重点就是非球面的模造玻璃镜片。

2009 年,联创电子确立了一个目标,即立足于江西的光学产业基础,引领江西的光学产业发展。在那个时候,仅在江西上饶就有上百家玻璃镜片厂,然而其中很多工厂都在从事低端球面玻璃镜片的生产。

最终,联创电子管理层中的曾吉勇等人力排众议。他们坚定地把资源投向了非球面玻璃镜片的镜头。此举带动了整个江西光学产业的升级。

图片

2013 年,联创电子迎来了其公司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公司决定在精密光学模具和精密光学元件(含模造玻璃镜片)技术方面进行布局。当年,曾吉勇在一次日本考察结束后前往韩国的飞机上,一位一同同行的公司同事向他询问,模造玻璃技术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而联创电子这样规模较小的公司,为何要去做这样的事情呢?

我说联创电子未来要发展下去,必须走最高端的技术,要夯实制造和技术基础,所以坚定地把它做起来了。2014 年我们投入设备,2015 年开始量产,并且在 2015 年底,我们运动相机镜头的模造玻璃镜片全部是内部制作的。曾吉勇说。

未来联创电子将按照规划积极布局微纳光学、自由曲面光学、计算光学等关键共性光学技术。在现有的手机光学和车载光学业务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基础上,它将投入更多资源来扩大机器人、无人机、AR/VR 等应用场景的业务。

抓住移动终端转型风口——智能光学

2008 年,那时的智能手机尚不具备 3G 功能,所以无法分享视频。曾吉勇觉得,布局那种能够分享视频的运动相机,是一条有着前景的差异化竞争路线。

基于此判断,在 2009 年到 2015 年这段时间里,联创电子将精力集中在为运动相机开发镜头上。从 2013 年开始,联创电子成为了全球范围内较大的运动相机镜头供应商之一,并且在市场份额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新型光学光电子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特点。对于联创电子等所有企业来说,资金投入都非常重要。曾吉勇说,他们 2015 年能够上市,是因为运动相机镜头业务的利润支撑公司形成了全球化的能力,美国和英国警察的摄像设备都使用了他们做的镜头。

2015 年左右,智能手机相关的产业链逐步迈入了成熟期,新进入者在这个阶段面临着不太友好的局面。然而,联创电子在这个时候却依然坚持加大对智能手机镜头市场的投入,这种行为引发了外界的疑惑。

对此,曾吉勇从宏观视角作出了解释。他期望联创电子能借此拿到移动智能终端赛道的入场券。他认为,华为、小米、OPPO、vivo 不能简单地被定义为手机公司,而应定义为移动智能公司。从这个角度来看,进入手机领域是有必要的……并且未来智能汽车也是一种移动智能终端。

联创电子几乎在同一时间点决定,要着眼于 ADAS 镜头,从而进入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并且以进入海外知名新能源车企的供应链以及海外知名 Tier1 的供应链为目标。

从当下的视角来看,曾吉勇当时对智能汽车市场爆发的预判具有超前性。新能源汽车作为智能化技术的重要载体,在 2016 年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仅为 50.7 万辆,这仅仅相当于整个汽车市场的一小部分。

此后智能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持续上升。因为对智能汽车市场潜力做出了判断,所以联创电子在 2021 年于合肥建成了合肥联创车载光学产业园。该产业园计划每年生产 5000 万个车载影像模组以及 5000 万颗车载镜头。

2024 年 10 月时,联创电子获得了国内某头部新能源车企的大额订单。此订单要求联创电子每月供应众多车载镜头,这使得全年的供应量会有大幅增长。基于此,合肥联创预计在 2025 年底到 2026 年初这段时间能够达到满产状态。

假设没有合肥工厂进行这样一个前瞻性的布局,那么我们现在就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曾吉勇表示。

2009 年,智能汽车的车载镜头仅具备倒车影像和环视应用等较为简单的应用,并且这些应用并不普及。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座舱的不断发展,车载镜头、车载影像模组、激光雷达、HUD 等光学产品的需求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比亚迪近期发布了全民智驾战略,其主流高阶智驾车型所配备的摄像头数量达到了 12 颗,并且还搭配了激光雷达。

现在我们从事车载镜头的业务。在高级辅助安全驾驶汽车的镜头当中,几乎每个镜头都包含两个模造玻璃镜片。我们预估在 2025 年的第一季度,出货量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这种能力在全球范围内是较为稀缺的,对我们自动驾驶汽车镜头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图片

联创电子获得整车厂订单的关键不仅在于产能方面,还体现在产品的超前研发上。他们在 2018 年就开始研发 800 万像素的汽车智驾镜头,并且全球第一款 800 万像素的车载摄像头模组是他们的。现在他们正在研发 1500 万像素的产品,这是考虑到了未来的发展。

智能汽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使得不少行业玩家投身到车载镜头的竞争之中,在这些参与者当中,有一些整车企业是追求全产业链自研的,对此,曾吉勇并不感到忧虑。

光学行业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壁垒会越来越高。主机厂有可能会自行研发这方面的东西,比如影像模组。然而,如果它们想要制作镜头,难度是比较大的。其一,模造玻璃镜片的技术积累并非短时间内能够达成,从模具的制造到模压成型,有着诸多要求。其二,要形成如此大规模的能力,也是难以实现的。曾吉勇表示。

巨头之路——市场覆盖全球,技术自主可控

在消费电子市场领域,联创电子从切入运动相机镜头业务那一刻起,就开始向全球客户销售产品。到了 2015 年,在联创电子的光学业务收入结构里,来自海外市场的份额占据着较大的比例。

我们的对手包括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当初我们仅有 300 多人的时候,就敢于与日本的那些百年光学企业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上万人员工的科技公司展开竞争。我们怀有一个宏大的抱负,并且一定会竭尽全力去付诸行动。

有一次,联创电子获得了一家运动相机厂商初代产品的订单,此订单要求公司供应一款制造难度颇高的镜头。当时,联创电子仅拥有一些二手车床,这些二手车床的使用年限比很多员工的年龄都要长。

有人称凭借我们当下的这些设备理应做不出来,于是我们心中不服气……在最后的三个月里竟然做出来了,那时候大家都感到十分震惊。毛主席曾有这样一句话,即“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正因如此,我们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斗志。曾吉勇如是说道。

曾吉勇对联创电子的能力有信心,这种信心并非盲目乐观。他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心,是因为他对公司团队的实战能力有着准确的认知。

我们团队有一个核心特点,即所有人进入企业后,不看重学历。他们设计的东西必须自己亲手做出来,并且要对自己设计的产品负责。后来,有一些大公司的人称赞我们有几个设计人员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然而这些人实际上并非毕业于名校。

2017 年,联创电子成立了美国子公司,以拓展全球光学业务。曾吉勇将此视为公司真正走向全球的战略布局里程碑。联创电子设立美国子公司的直接原因是,它希望使 ADAS 镜头产品更靠近美国的整车厂客户。

此后,联创电子在欧洲设立了子公司。此后,联创电子在韩国设立了子公司。此后,联创电子在日本设立了子公司。此后,联创电子在墨西哥建立了生产基地。此后,联创电子在越南建立了生产基地。此后,联创电子在印度建立了生产基地。

在汇总了海外客户的反馈之后,他发现客户普遍最为看重的是产品稳定性问题。

2023 年下半年,联创电子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一场质量理念变革的活动,并且对研发体系和质量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

我们当时有一个最大的课题,那就是要采用何种质量意识,才能够满足公司未来发展的需求。我们经过思考后认为,“零缺陷”,也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这才是最为关键的。曾吉勇这样说道。

联创电子随着业务走向全球,对供应链的成本与安全也更加关注。模造玻璃镜片的生产需用模压机,起初,联创电子的模压机是来自韩国的。然而,这些进口设备价格较为昂贵,即便不考虑关税,一台也需要上百万元。之后,联创电子开始有意地扶持国内的设备厂家。

2013 年至 2014 年期间,中国没有制造模造玻璃设备的公司。后来,有一位来自凤凰光学的人表示,如果能得到支持,他的团队就能制造出相关设备。于是我们给予了支持,但第一代设备不行,第二代设备也不行,所以我们的同事不愿意用他的设备去试用和制造。然而,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最终第三代设备成功了。曾吉勇如是说。

经观“中国上市公司综合价值评估体系”统计显示,联创电子的研发投入连续五年都有大额投入。尤其在近三年,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 10 亿元左右。2021 年研发投入为 9.89 亿元,2022 年为 9.18 亿元,2023 年为 10.53 亿元。

在科技类企业范畴内,研发投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若超过 5%,一般会被当作企业具备持续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识。这意味着企业拥有了持续发展的潜能。2023 年,联创电子的研发投入为 10.53 亿元,其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了 10.69%。从光学板块来看的话,联创电子在光学领域的研发投入。联创电子在光学领域的研发投入占该业务收入的比重。这个比重已超过 20%。

联创的突出优势是公司一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并实施创新发展的战略。面向全球的高端客户,持续推动技术进步和进行产品升级,为有价值的客户提供高质量且高性能的光学产品。在联创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近三年来我们的整体研发投入一直在不断提升。

联创电子重点进行的一项战略是优化公司的管理模式。2023 年,联创电子邀请了华为咨询团队来规划公司的管理流程与信息化变革。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之后我们需要让自身的战略管理、财经管理、营销管理等跟紧我们产业发展的步伐。

某国际咨询公司十年前对全球消费电子光学进行了一轮综合评论。联创电子处于第二阵营企业的领先地位。第一阵营包括台岛最大的光学公司亚洲光学。此前,联创电子在市场上与亚洲光学有过交锋且占据上风。

当时联创电子的规模不如它们的规模大。然而现在,我们两家的规模已经是差不多的了。正因如此,我们应该有机会进入全球领先的阵营当中。如今的曾吉勇以及联创电子,相较于十年前,显得更加自信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471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