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陈济深】
2025 年 3 月,在新加坡这个全球半导体贸易枢纽,一场科技地缘博弈横跨了太平洋并在此上演。
新加坡警方迅速破获英伟达高端 GPU 芯片走私网络,随后迅速指控多人,称他们将英伟达设备走私给了深度求索公司(DeepSeek)。这一事件揭开了全球 AI 算力竞赛的深层矛盾,即表面上是跨国走私案件,实际上是中美科技博弈与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重构的一个缩影。
英伟达去年在新加坡创下 240 亿美元销售额,此销售额占其全球营收的 18%。然而,实际的物流数据显示,仅有 1%的芯片真正在狮城落地。在财报中,英伟达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这是因为开票地和发货地有所不同。这暴露出全球科技巨头利用国际结算体系的漏洞构建了“平行贸易宇宙”。
该事件背后反映出两种结构性矛盾。其一,中国 AI 产业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但算力基座却存在外源性依赖,这形成了深刻的悖论。即便像 DeepSeek 这样通过算法优化创造出“千卡追平万卡”奇迹的企业,其技术生态依然深深嵌入在英伟达 CUDA 体系中。其二,在美国的科技限制之下,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微笑曲线”正在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应用的整个链条都面临着重构的压力。
美国商务部针对 DeepSeek 展开技术溯源调查,同时新加坡以罕见的姿态配合美方执法,这预示着全球 AI 竞赛已迈入规则重构的重要阶段。这场风暴所揭示的,一方面是供应链中存在的灰色操作,另一方面则是数字时代的技术主权之争,即美国对华实施的技术封锁策略,早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硬件禁运。16 纳米芯片封装进行审查,同时对成熟制程实行出口管制。一方面存在 CUDA 生态的垄断情况,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出现“去中国化”的现象。其目标并非仅仅是要扼杀某一个企业,而是要从根本上系统性地瓦解中国 AI 的生态基础。这场“数字时代的军备竞赛”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没有自主可控的算力主权,那么任何的算法奇迹都有可能变成他人生态的依附品。
这意味着中国依赖英伟达 GPU 的发展思路会遭遇巨大风险。中国 AI 要实现突围,就必须将发展思路从“算法优化,技术赶超”转变为“算力自主,生态闭环”的新范式。
美国步步紧逼,破局唯有自主可控
近几年来,中国在消费电子领域持续发展。美国对中国进行限制,特别是在半导体产业方面,从单纯的产品/技术断供升级为生态绞杀。AI 大模型时代加速,使得中美之间的局势变得紧张,开始兵戎相见。美国对中国芯片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封锁也在持续加强。
2024 年 12 月,美国针对中国发起了 301 调查。这是美国政府针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所采取的一轮调查措施,在范围上最为广泛,在力度上最为严厉,产生的影响也最为巨大。
2025 年 1 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对出口管制规则进行了更新。此更新将 16/14 纳米及以下制程芯片的封装环节纳入了白名单审查范围。基于此,台积电停止了向中国大陆客户发货的行为。
3 月 1 日,日本瑞穗证券发布公告。公告称美国特朗普政府有可能在几周内推出新规定。此新规将全面禁止所有的 AI 芯片向中国出口。这些被禁止出口的 AI 芯片包括英伟达专为中国设计的 H20 芯片和 B20 芯片。
这个现状,有中国企业看得很清楚。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明,国产大模型训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算力,除讯飞星火之外,其他全民可下载的大模型都是基于英伟达卡进行训练的。如果不能加快解决国产自主可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薄弱以及适配困难等问题,那就如同“在别人的地基上建高楼”一样。
2022 年 10 月美国首次禁止英伟达 A100/H100 对华出口。自此,这场博弈进入了“猫鼠游戏”模式。美国提高了技术门槛,英伟达便推出了降级版芯片,接着美国再次进行封堵。此次被点名的 H20 芯片,就是这一循环所产生的最新产物。
这种“全链条打压”逻辑背后的关键在于英伟达 CUDA 软件生态的垄断。英伟达通过将芯片与开发框架进行绑定,从而构建了全球 AI 研发的“技术地基”,这也是美国有恃无恐的原因。
当 DeepSeek 突然出现并震撼全球之际,我们冷静下来进行观察。他所触发的“杰文斯悖论”,其结果是会让中国对英伟达生态的依赖变得更加严重。
所谓的“杰文斯悖论”表明,算力效率提升并不能解决算力需求紧缺的问题。因为技术的普及、应用的扩张以及生态的繁荣,会使得整体算力出现大幅上涨,进而加剧算力的紧缺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 没有绕开英伟达的 CUDA 生态。“DeepSeek + 国产 GPU”的配置,在很多时候都显示出不如原版满血性能的情况。英伟达公布了接入 DeepSeek 的成果,在 Blackwell 架构芯片上,DeepSeek - R1 的推理吞吐量提升了 25 倍,并且训练成本也大幅降低了。这也意味着英伟达反而会成为DeepSeek爆火最大的赢家。
如果中国大规模利用 DeepSeek 系列模型来构建自己的生态,那就意味着将中国 AI 发展的基础与英伟达相绑定。近期美国政府的行为表明,即便英伟达愿意做出妥协和让步,然而在面对美国的政治压力时,全面停止供应并非没有可能。
生态重构需要顶层设计
本次两会上,AI 毫无疑问成为了热门话题。在这场与国运相关的博弈里,两会代表的建言都指向了核心,那就是只有以国家意志来推动全栈生态的重构,才能够破解“算力依附”的困境,筑牢技术主权的防护。
全国政协委员齐向东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且为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他在两会上作出表示,需从技术保障、制度保障以及成果应用这三个方面着手,逐步地对安全能力进行系统提升,以此来保证人工智能能够安全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张帆提出,他希望能加快让工业领域形成统一的 AI 数据格式规范,并且加快形成具体的行业标准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促使企业之间在数据资产的交易基础方面达成共识。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是科大讯飞的董事长,他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算力自主化,二是数据要素共享机制,三是本土生态建设。
刘庆峰认为,应鼓励开展基于本土算力平台的大模型研发工作,并推动其应用。要对从事本土算力芯片研发的企业以及使用本土芯片来训练大模型的企业给予专项的资金支持。同时,在国家公共算力方面,要向其倾斜资源,以加快基于本土算力的大模型算法的创新进程。此外,还应鼓励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优先采购基于本土算力平台研发出来的全栈自主创新大模型。并且,要优先推广基于全栈自主创新大模型的行业垂直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刘庆峰所呼吁的“专项支持国产芯片企业”这一举措。它并非只是单纯的政策倾斜,而是将目标对准了关键领域的技术攻坚。科大讯飞以星火 X1 模型为例,该模型基于华为昇腾芯片训练。它虽仅有 70 亿参数,属于“轻量级”体量,但实现了数学能力对标 OpenAI o1 和 DeepSeek R1,并且在中文数学各项任务中都取得了领先突破,这证明了“算力不足算法补”的中国式创新路径。
这种突破背后体现了算法优化与国产硬件的深度协同。通过领域数据的自动化挖掘,借助评语模型与强化学习技术,把国产芯片的潜力充分挖掘到了极致。
在数据共享机制方面,中国具备全球最为丰富的 AI 落地场景。有 14 亿人口所产生的教育需求,有分级诊疗体系下的医疗数据,还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政务数字化工程等。刘庆峰所提出的“数据共享机制”,其目的就是要把这些场景的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讯飞医疗 X1 大模型在诊断推荐和健康咨询等任务上超越了 GPT-4o 与 DeepSeek R1。其核心的驱动力是亿级脱敏诊疗数据与医生专家反馈形成的闭环飞轮。“场景-数据-模型”的这种正向循环,恰恰是西方企业难以进行复制的护城河。
从华为昇腾与讯飞联合推出的星火一体机可以看出,在司法、政务、教育等领域也有深度赋能的案例,这显示中国企业正在探索一条独特的 AI 生态共建之路。比如法律一体机,它内置长思维链推理技术,能将证据审查效率提升 5 倍,量刑建议的可追溯性达到 100%,既解决了司法场景的迫切需求,又通过工具链开放推动了行业知识沉淀。行业的 Know-how 与国产技术相融合并进行创新,这正是构建生态壁垒的关键所在。
刘庆峰的深刻见解点明了中国 AI 发展的最大风险。一方面,算力依赖能够通过政策调控来加以缓解;另一方面,生态依附则会致使技术主权永久性地出让。当下,全球的 AI 产业正在经历从“训练时代”到“推理时代”的范式转变,这也就意味着芯片架构、软件框架以及应用生态都将进行重新构建。如果无法抓住窗口期来建立自主标准,那么中国或许会再次进入到这样一种被动循环当中,即使用美国的芯片,运行在美国的框架之下,并且支付美国的专利费用。
讯飞的实践给出了指引:在安徽合肥,以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为基础进行训练的星火大模型,正在推动教育、医疗、司法等垂直场景实现智能化升级;在上海临港,华为 - 讯飞联合实验室的工程师们,正在针对昇腾芯片的特性对模型架构进行优化,使推理能效比提高了 40%。这些案例表明,技术自主与产业需求深度结合时,生态建设能够突破“实验室创新”的限制,进而形成自我强化的正向循环。
历史常常蕴含隐喻。百年前,铁路标准的竞争决定了全球的经济格局;如今,AI 生态的竞争将会对数字文明的秩序进行定义。中国能否在算力主权、数据资源以及开源生态这三个方面奏响自主创新的乐章,这不只是关系到一家企业、一个产业的前途,还决定着我们在智能时代所拥有的话语权。北斗系统打破了 GPS 的垄断,5G 标准实现了全球引领,AI 生态的重构同样需要这样的战略定力。这不是一场短时间就能完成的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需要考验耐力和智慧的马拉松。只有以国家意志为基础筑牢生态根基,才能够在数字主权的博弈中,把“卡脖子”的清单转化为“杀手锏”技术的丰碑。
DeepSeek 的崛起点燃了技术自信的火种。然而,如果不能将其转化为生态自主的燎原之势,那么最终将会困于“杰文斯悖论”的泥潭。中国 AI 的终极突围,并非在于单点技术的“弯道超车”,而是在于构建“算力自主 - 数据协同 - 生态繁荣”的黄金三角。这需要 DeepSeek 通过剑走偏锋来实现算法上的突破;也需要讯飞这样的企业凭借“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去深耕生态;更需要国家凭借“国运工程”的魄力去打破制度藩篱。
国运不会眷顾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人。美国用芯片禁令锁住了算力的关键之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只有通过重构生态来打破僵局,才能够在 AI 时代的全球棋局中,落下那枚能够决定胜负的重要棋子。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4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