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始终是番茄小说的重要原则。然而,AI 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使得原本清晰且简单的平台生态变得复杂起来。
最近新开的书可以先拖着别写,一定不能写到 8 万字。等这波 AI 文尝试过了之后再做决定。番茄小说的老作者给新入行的小白的这个忠告在私域中被广泛传播。起因是 3 月 1 日,番茄小说男频板块的作品首秀数量非常惊人地达到了 3549 本,与之前相比增加了 55.8%。
有很多作品如过江之鲫般涌现出来,然而这些作品并未取得与它们的规模相匹配的成绩。根据网文大数据,在该期首秀中,在读涨幅超过 10 万的作品只有 29 本,而在读涨幅超过 30 万的“爆款”作品数量为 0。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 2 月 1 日的 1569 本新书首秀中,有 31 本作品的在读涨幅超过了 10 万,还有 4 本作品的在读涨幅超过了 30 万。
去年 6 月的时候,番茄小说在作者条款里新增了“AI 训练补充协议”。这个协议要求作者同意把作品的归属权让渡给字节大模型,用于训练。这一行为引发了作者群体的抗议。作者们有的在公域发声,有的停止更新作品,还有的上传乱码。他们通过这些方式倒逼番茄小说上线了解除相关条款的入口。之后,这件事情才得以平息。
而今,3549 本首秀再次让番茄小说对 AI 的那种暧昧态度,以及在流量游戏影响下失衡的作者生态展现在了台前。
去年 12 月,在番茄小说创作者大会上公布了签约作者的收入数据。60 万签约作者中,年入达 3 万的人数仅为 9374 人。番茄小说在网文圈中是最易签约的平台,然而供给侧的收入表现却很惨淡,似乎与需求侧并不对等。这揭开了番茄商业模式最为成功的地方,即在新作者因低门槛不断进驻的情况下,番茄只需要用户驻足就足够了。
AI“通胀”与收益“贬值”
大家都在玩AI,只有番茄在“挨骂”。
两年前,阅文就已将 AIGC 工具初步引入网文创作流程。然而,在多次出现 AI“刺杀”小说家的舆论浪潮里,番茄小说始终处在风暴的中心位置。
这与番茄小说的入驻门槛极低相关,也与它的分发机制相关,还与作者的收入构成相关。
据悉,番茄小说采用多层级分发机制,包括“签约”“验证”与“首秀”。在番茄小说,累计两万字就能签约。作者新书上传满 8 万字后,会进入首秀前为期 7 天的“验证期”。此期间,平台会将作品少量分发给对应画像的读者,然后通过综合完读、互动等指标来决定作品能否进入“首秀”,而“首秀”关乎作品的生死。
首秀是作品能够一炮而红的时机。平台会把作品在公域进行分发。陡增的流量意味着会有更多的读者。陡增的流量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广告位。陡增的流量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收入。
起点历经 20 年建立了阶梯制培养体系,而番茄是以流量算法构建作者培养逻辑,这种逻辑带有“首秀定生死”的博彩色彩。免费平台有着亘久不变的商业模式,即把用户使用时间通过广告货币化。在番茄小说作者群中有一个例证,当新人首秀成绩欠佳时,老作者首先挑刺儿的不是内容与开头,而是书名。
在此情况下,首秀成为作者们竞争曝光的场所,就像修罗场一样。AI 文大量涌入,导致了分流的结果。在用户大盘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更多的作品出现,无疑会使用户总体注意力分散。另一方面,番茄小说基于广告的商业模式,作者收入的主要部分是读者阅读时观看的广告次数,这部分收入必然会受到分流的影响。
可以说,番茄小说对 AI 的包容使得内容生态出现了“通胀”现象。原本那些需要“淘金”才能找到的优秀内容,因这种包容而被进一步稀释。同时,作者们的收益也在持续“贬值”。
与之相对,其他网文平台采用人工编辑审核的“把关”模式,这样就避免了 AI 文分流的问题。有一位头部网文平台的编辑向我们倾诉,最近一个月他的邮箱全都被“海投”的 AI 文占据了。所以,编辑团队决定在近两个星期内不接受投稿,要等到风波过去。
我们了解到,番茄内部已开始处理 AI 文泛滥的问题,整顿会持续到 3 月中旬。乍一看,AI 文像是网文圈在 AIGC 改造下的一场闹剧。但更重要的是,借此暴露出来的平台模式,使得最利于新人作者进驻的平台变成了最不利于新人成长的平台。
在作品质量方面,当成绩的起伏取决于平台给予的流量时,内容本身就成为了一本网文作品的第二个相关要素。新人作者通常不知道作品的问题出在哪里,然而却因为平台的推流而获得了一定的流量,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是数据迅速下滑,同时内容创作能力也没有进步。
作者的收入受到了广告大盘的限制。从番茄小说 2023 年末 1.92 亿的 MAU 来看,过去一年其 MAU 同比增长了 14.6%。与此同时,作者数量从 35 万急剧增加到 60 万。僧多粥少的情况直接导致了过去一年多内“单价”不断下降,也就是作者在其作品的每个有效阅读中获取的收益在减少。
供需失衡造就了番茄小说流量场中“养蛊”的现状,这在番茄小说的作者收入分布中早已可见一斑。
更值得留意的是,去年 12 月,番茄小说对全勤奖规则进行了修改。原本获得全勤奖的门槛是 200 元分成收益,如今变成了 500 元。这使得新人作者赚取稳定收益的门槛进一步提高。并且,在当月的创作者大会上公布的一亿元作者扶持中,最具噱头的百万全年奖,其要求全年不断更且年度听读收益在 20 万以上,这使得该奖项从自我激励演变成了对头部作者的锦上添花。
层级分发形成了一种生态,这种生态由高度流动的中尾部作者和逐渐固定阵营的头部作者构成。从某种角度来看,番茄小说在产品设计方面无疑是成功的。
造神“运动”的IP战场
免费广告的商业模式受到用户大盘的限制。用户大盘增长趋缓。在这种情况下,IP 成为番茄小说商业化的重点所在。
字节旗下有不少借助抖音体系迅速登上垂直领域“榜一”的 App。日前,红果短剧在用户规模登顶的同时,因其独播模式引发了行业的广泛讨论,它就是其中之一。它与番茄小说近乎相同的打法,促成了两者紧密的协同。红果短剧自制剧负责人杨杰表示,红果将凭借番茄的网文 IP,改编更多短剧,为网文作者拓展新的收入来源。
免费短剧和网文有一脉相承之处,它们都奉行“以快打快”的策略,而流量筛选则是最简单且高效的原则。我们得知,在番茄小说中寻找改编蓝本的编剧和作者通常会关注首秀,会依据首秀后几天作品的流量情况以及题材来判断是否着手进行改编。在相似的链条之下,具有相似的押宝特质,编剧的犹豫常常会使他们错过时机。
一位编剧向我们倾诉。他所关注的一部现代言情小说成绩较好。这部小说在连载字数刚超过 30 万字,故事脉络基本清晰且人物完善之后开始进行改编。然而,就在他即将写完剧本之际,同名短剧已经在红果上线了。
从某一角度而言,手快就能得到改编而手慢就可能错失改编机会这种情况,意味着番茄小说首秀中值得改编的优质作品数量稀少。从最近一周的首秀新书数据来看,目前尚未有首秀期在读涨幅超过 30 万的作品出现,这也就意味着本周没有新书能够进入编剧们的视野。
另一方面,番茄小说的作者IP分成在网文平台中并不占优势。
短剧市场主要面向的对象本就受成本所限,其版权销售价格不算高。我们获悉,当下番茄小说单本版权的售价一般在 2 万到 5 万元之间。而制剧上线之后的分成,平台与作者是五五开的。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晋江平台的分成是二八开。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中心化的分发方式迅速打造出“神”,就成为了番茄撬动 IP 商业化的必然途径。而首先要做的是跳出那种“小家子气”的短剧范畴,迈向商业链条更长且更具想象力的长剧平台。
《斩神》动漫与腾讯视频合作,它是番茄小说“造神”的首个成果。在长视频平台上,它的成绩相当不错。据腾讯视频站内数据表明,《斩神》在站内的热度最高达到 23000+,被超过 300 万人打出 9.6 的高分,是 2024 年新番中的第一名。
《十日终焉》和《山河志》接连开启影视化改编。《十日终焉》与柠萌影视合作,《山河志》则与优酷合作。可以看出,在自家没有扛鼎长视频平台的情况下,它在 IP 影视化的道路上只能把鸡蛋分到多个篮子里。
我们注意到番茄小说除了产品本身的分发机制外,还从两个方面分别尝试催熟 IP 开发生态。去年 10 月,番茄签约了起点的老牌白金作家、《凡人修仙传》的作者忘语。同时,番茄推出了年度巅峰榜单,这分别指向了相对更在乎作者版权的采买方,以及为头部作品增加粉丝沉淀的手段。
IP 产业最大的敌人为时间,番茄小说试图在链路较长的非短剧影视化改编方面重现“唯快不破”的奥卡姆剃刀。然而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平台历经数年积累的头部 IP 几乎已经兑现了除开播后分成之外的版权价值。改编效率与内容厚度之间存在着业务悖论,这需要番茄小说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解决。
在线阅读的盘子到顶了?
如果把首秀看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人工编辑”。一方面有付费这种商业模式,另一方面有免费这种商业模式,这两种商业模式的逻辑不同。而番茄小说正在变得和阅文越来越相似。
2023 年的时候,AI 就成为了番茄小说与阅文一起发力的领域。然而阅文在 AI 方面相对更为谨慎,当下它的 AIGC 功能主要集中在润色这方面,还在寻找题材以及获取灵感。与之相反,番茄小说则激进很多,有改写、扩写、续写这些功能,还有贴合创作生态的起名、灵感等,并且这些功能与作者等级相绑定,作者的等级越高,每天可使用的次数就越多。
这反映出两个平台有着不同的内容生产逻辑以及不同的内容分发逻辑,从本质上来说,是平台对于“量”的要求和对于“质”的要求有着不同的优先级。
市场认为,两者更为清晰的路径重合之处在于短剧。番茄小说与红果的联动这一点无需多言,而阅文也在加快步伐推出了要么是自制、要么是共创的短剧。
说到底,当下网文能够提供的价值叙事主要有 IP、AI 和短剧这几种。IP 是通过内容的厚度来应对周期的变化,像阅文旗下那些被逐个开发的老作品就是典型例子。AI 和短剧则是借助时代的力量,把效率当作核心的命题。
两大平台在不同领域有各自的长短板,这是由不同的平台特色所塑造的。但总体而言,它们并未跳出“放大内容价值”的根本框架。因为用户增长放缓已成为既定事实,根据 QuestMobile 数据,数字阅读行业的用户增速在逐渐放缓,从 2023 年末的 10.9%降低至去年末的 7.6%。
我们能从两者的变化中看出这一点:阅文去年收缩战线并推动去渠道化,这表明它已放弃在用户规模上与番茄小说竞争,而是突出付费阅读的差异化运营。番茄小说也已走出规模增长的红利期,它停止与抖音故事的合作,以及开始注重 IP 运营,这些都是有力的证据。
当行业处在对抗周期这一阶段时,番茄小说也到了向阅文“取经”的时刻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作者:吴坤谚,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4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