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琴称,宇宙的尽头位于铁岭。倘若对这句话进行延伸,从宇宙的尽头朝着更深远的方向前行,我们便抵达了开原。
开原是辽宁省铁岭市下属的县级市。若只提及开原,你或许会觉得陌生;然而,当提到赵本山、象牙山庄以及《马大帅》时,是不是瞬间就露出了恍然醒悟的神情呢?确切地说,是脑海中已经浮现出画面了。
维多利亚国际娱乐广场。(图/《马大帅》)
多年以来,从农村的《乡村爱情》到城市的《马大帅》,这些作品已经组成了“开原宇宙”。从象牙山庄到维多利亚国际娱乐广场,随处可见的《马大帅》打卡点,让年轻人戏称开原为“开心之原”“马大帅痛城”。“痛文化”起初是一种二次原创文化,主要借助动漫、游戏等周边装饰物品来表达对角色的喜爱,像“痛包”就是这样。如今“痛文化”的意义变得更加广泛,倘若一座城市具备某 IP 元素,那么它就会被称作“xx 痛城”。
可以说,开原在大家的印象中早已以“东北喜剧的耶路撒冷”这样的姿态留存着。并且,这种姿态还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一波波打卡的风潮。
只不过,开原除了有喜剧,还有什么?
01 看完《马大帅》,去开原City walk
人类到目前为止,仅有两部文艺作品把人对自身局限性的焦虑以及对这种焦虑的突破讲透彻了,其中一部是《浮士德》,另一部是《马大帅》。这条被广泛传播的评价,很好地体现了当代青年对《马大帅》的喜爱之情。
这部 2004 年首播的电视剧,历经 20 年依然富有鲜活的生命力。网友们自行组织了“马大帅学术研究会”。在高分剧《漫长的季节》中,随处都能看到对《马大帅》的致敬之处。导演辛爽曾亲口说,自己最喜爱看《马大帅》,每年休息时就会把它翻出来看一遍。而在剧中由范伟饰演的经典角色范德彪,也催生出了“彪学”。
范德彪的经典台词。(图/《马大帅》)
因为对《马大帅》喜爱至极,所以去开原“朝圣”就成了必要之事,就像众多“甄学家”(《甄嬛传》爱好者)争相去北京故宫一样。许多年轻人不仅会点对点地打卡电视剧里的经典场景,模仿电影里的经典 pose,还会在这里再走一遍马大帅和范德彪走过的路。
小贺出生在辽宁盘锦,他是其中之一。他自幼观看《马大帅》,在 25 岁这一年认真“复习”完《马大帅》三部曲后,便坐上了前往开原的火车。
小贺的第一站是社交媒体上推荐的火勺店,火勺是铁岭的特色小吃之一。吃饭期间得知他是外地来的,大家都给他推荐当地的旅游景点。其中最为热门的是象牙山景区,因为这里不仅是旅游景点,而且还是电视剧《乡村爱情》的取景地。
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对小贺要去的《马大帅》打卡点没什么概念。由此可以看出,《马大帅》已经从地方剧演变成了一种青年文化。
开原的《马大帅》打卡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马大帅》剧组拍戏时搭建的场景,经过复原重建后形成的景点,像维多利亚国际娱乐广场、德彪小屋。另一类是剧中出现过的真实场景,需要自己按图去寻找,比如小唐上班过的冷饮厂、小翠开的美容院、范德彪打出租车的转盘等,还有马大帅去吃过的饺子馆。这两类打卡点能够相互串联,进而构成一条“开原 city walk”的路线。
开原体育场,刚子等范德彪的地点。(图/受访者)
在《马大帅》的知名景点“维多利亚国际娱乐广场”,小贺碰到了一些特意慕名而来的年轻游客,这里面有一对比他年纪大的情侣。由于他们是“同好”,所以他们不但开车带着小贺把“彪哥小屋”等其他的打卡点都走了一遍,还帮小贺拍了很多照片。
开原植物园。(图/受访者)
在社交平台晒出去开原打卡的用户,大多像小贺一样是东三省的 IP。对于外地游客而言,与哈尔滨、长白山等东北旅游城市相比,仅仅凭借《乡村爱情》和《马大帅》,开原似乎还不能够成为值得游客特意奔赴的远途旅行目的地。
这座城市藏在“宇宙尽头”更深处,它自有一种魔力,能让人放松情绪。
02 “大城市”铁岭,“小地方”开原
“去趟铁岭,度度蜜月。”
1999 年,赵本山在小品《昨天 今天 明天》里。他将铁岭幽默化地称作“大城市”。这样的表达让全国人民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地方。
十年后的小品《不差钱》里,这个坐标变得更加具象了。丫蛋说自己来自大城市铁岭的莲花池水沟子,而她口中的这个莲花池水沟子,其实就是赵本山的出生地,即铁岭开原莲花乡石嘴沟子村。
历史上,开原老城在明初洪武年间开始建造。自古以来,它就是辽北地区的中心。它也曾是金、东辽、东夏的都城,享有“辽北第一城”的称号。其中,辽代的崇寿寺塔留存至今,并且依然是开原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伪满时期的殖民统治像在东北不少城市那样,也在开原这座城市留下了痕迹,老旧的日式建筑隐匿在街头巷尾。例如《马大帅》中苏老太太居住的小红楼,它是满铁地方事务所的遗址。并且开原二高附近的宗莲西寺,以前曾是日军修建的神社。另外还有 1912 年修建的开原横滨正金银行,以及 1929 年修建的开原火车站。
外力助推的城市化使东北提前进入了一种特殊的快速发展阶段。资料表明,在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即将发生之前,东北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 11.5%。到 1942 年,更是达到了 23.8%。并且,后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过程中,东北几乎是全国最先开始城市化的区域。
1989 年开原进行了撤县立市的举措,之后它隶属于铁岭市。开原老城被划分成了开原市下属的一个镇。像东北的很多城市那样,早期的开原主要是以煤炭、电力、机械制造以及化工作为其主要的支柱产业。
《马大帅》是一个农民进城打工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开原是能解释得通的。赵本山说这里是“大城市”,也许这不只是幽默。对于周边土生土长的人而言,开原就是他们能够看得见且摸得着的城市。
如今,在开原的街头漫步,小贺发现一路上见到的年轻人数量不多。城市设施看起来处处都带有千禧年前后的那种气息,并且和二十年前《马大帅》拍摄时相比,区别不是很大,让人有一种随时随地都仿佛走在剧中场景里的感觉。
后工业时代的落寞是不可避免的,但开原那种与《马大帅》里相似的野生浪漫却永远留存了下来。路边蘸蒜水烧烤的孜然味和辛辣蒜香在夜色中相互争斗,冷饮销售部和美容院依然屹立着,甚至那些磨光的木质长椅、铸铁暖气片以及糊着报纸的窗户,都成为了不拘一格的象征。或许只有这样的场景,才能够与“寻找马大帅,依然范德彪”这句相匹配。
东北曾代表的“先进”已成为过去的记忆,并且成为当下文学和影视中最为常见的背景。当初以“城乡冲突”制造出的喜剧效果有所不同,而《马大帅》所代表的地域文化,在这个时代有了新的意义,呈现出一种难以用言语概括的独特魅力。
范德彪有三件套。一件是白手套。一件是公文包。还有一件是全是油的大麻花。(图/受访者)
小贺觉得马大帅的性格和自己相似,他虽不是很聪慧,然而不管遭遇怎样的大起大落,都能够重新站起来。通过马大帅以及范德彪,小贺也看到了父辈们生活的一种映射,尽管当时大家的日子过得很艰难,可总是能够自己寻得快乐,吃得好且喝得好。
过去,马大帅进城去打工,他的路程只到了开原;现在,从开原到沈阳坐高铁只需一个半小时,到临省的省会长春只需一小时。“马大帅”们在这座城市的历史中留下了如同影视剧中那般洒脱的背影。而如今在开原,活跃着越来越多让本地人感到困惑、带着“朝圣”目的且格外兴奋的年轻人。
维多利亚国际娱乐广场现在成为了市青少年文化中心。食指弯曲有着谦虚的意味(这是范德彪所说的话)。(图由受访者提供)
这座“宇宙尽头”的县城正在提供着独特的精神按摩服务。
年轻人们如小贺一般,带着相机在《马大帅》取景地穿梭。他们一方面在寻找喜剧的源代码,另一方面也在向东北生活“取经”。要知道,当你在维多利亚广场的霓虹灯下模仿范德彪的经典手势时,生活的烦恼似乎真的会随着铁岭口音在晚风中飘散。
参考资料:
《新中国成立以前东北经济历史情况》,王洪章,2020
《同时代的北方》,刘岩,2024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九行 Travel”,作者是我方桂英,36 氪获得授权后进行了发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