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潮来袭:2025年预计达104万吨,2030年或突破350万吨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迎来“退役潮”。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定,从 2016 年开始,乘用车制造商要为电池等核心部件提供 8 年或者 12 万公里的质保。现在,随着“八年之约”逐渐到期,众多动力电池将会陆续超出质保期限,从而面临退役的情况。

数据表明,在 2024 年底的时候,全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达到了 3140 万辆,并且动力电池的装车量在全球处于首位。这是一份令人骄傲的成绩,它体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会有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开始进入退役的周期。中商产业研究院作出预测,2025 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的数量会达到 104 万吨。并且到 2030 年,这一数量或许能达到 350 万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 2023 年发布的调查研究报告表明,到 2023 年这个时间点,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规范化回收率还不到 25%。

一个产业具备商业前景时,不具备资质的企业容易纷纷进入,从而引发环保问题以及行业出现乱象。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近期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专家媒体交流会上作出表示,当下电池回收领域有一些企业存在着重回收而轻视环保的情况,并且环境事故频繁发生,法治化的监管已是迫在眉睫。

退役动力电池何去何从_什么是退役电池_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提示词:动力电池回收

“白名单”与“小作坊”

一般来说,当电池的容量降低到 80%以下,无法有效地满足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求时,就需要对该电池进行回收。

目前,有众多企业进入到了电池回收领域。为了对行业发展进行规范,工业和信息化部陆续发布了五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这些名单也被简称为“白名单”,总共涉及到 156 家企业。当退役动力电池进入到白名单企业之后,将会经历电池拆解这个环节,接着是材料分离,然后是有价金属提取这三个重要的环节。

比亚迪在上海投资建设的梯次利用工厂,在 2021 年被挑选为综合利用“白名单”企业。到 2024 年,此工厂已经回收了将近 1.2 万吨废旧电池。比亚迪的相关负责人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比亚迪凭借各市的工业园,主动布局回收网络,并且鼓励旧电池优先进行梯次利用。梯次利用电池能够被重新部署到储能系统以及移动通信基站等应用场景之中,这样就可以实现旧电池价值的最大化利用。该负责人称,在过去的四年时间里,比亚迪在这个领域的投资接近 6 亿元。

当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商业模式呈现出多种不同的态势。其中有第三方回收模式,还有电池生产商的回收模式,以及整车企业主导的联盟回收模式,同时也存在梯次利用的商业模式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市场里,有很多“白名单”范围之外的“小作坊”在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中十分活跃。正规企业投资厂房、设备、环保处理以及数字化等方面需要较高成本,然而小作坊通常没有这些相关投入,正因如此,它们在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中具备了更明显的价格优势。三元铝壳锂电池包在 2024 年 6 月下旬,小作坊的收购价约为 2.2 万元/吨,大型企业的收购价约为 1.9 万元/吨。

相关调查发现,部分“小作坊”回收动力电池后,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拆解。这种方式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由于对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处理不当,还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退役动力电池性质较为特殊。其一,它属于危险品,其中含有锂、钴、镍等多种金属和化学物质。倘若操作不规范且处理不当,就极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以及环境污染。其二,它又具备良好的梯次利用价值和再生资源价值。

一些退役动力电池无法继续给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然而经过检测与修复后,能够应用于储能系统、低速电动车等领域,从而实现梯次利用。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规范化、规模化且专业化的再生利用,一方面是消除安全隐患、解决环保问题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也是缓解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游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我国锂、钴、镍等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并且严重依赖进口。通过回收退役动力电池来获取这些金属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方面的压力,同时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有待规范化发展

2025 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面对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存在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冯兴亚,他是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提议如下:希望能尽快出台专项法规标准;希望加快产业规划,以优化产能布局;希望完善监管措施,推动规范运营。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强调,目前电池原材料价格较低。从经济角度来看,回收难以实现大规模盈利。所以不能仅仅依靠市场行为。还需要通过法治手段来加强监管。同时要推动技术创新。并且结合国际化的市场发展。这样才能确保电池回收产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4 年 2 月 18 日,新的《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开始实施。此法规适用于在欧盟本地生产以及进口的电池。该法规设定了废旧电池回收效率目标,2025 年时,铅酸电池要达到 75%,锂电池要达到 65%,镍铬电池要达到 80%,其他废电池要达到 50%;到 2030 年,铅酸电池要达到 80%,锂电池要达到 70%。

我国目前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缺乏针对性法律,与《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不同。涉及的多是环境保护类的综合性法律,这些法律内容宽泛且基础,无法有效支撑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

政策法规方面的完善步伐在持续加快。2024 年 12 月 24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把《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发布了出来。其目的是进一步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的综合利用行为进行规范,从而能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新态势。

《规范》在再生利用方面,对金属提取工艺、污染物排放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目的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025 年 2 月 21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进行了审议并获得通过。此方案简称《方案》。这一事件标志着我国的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开始步入规范化且规模化发展的全新阶段。

《方案》提出围绕全链条进行管理,通过数字化技术、法治化建设、标准化引领等方式来破解行业的难点,以此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达成“绿色闭环”。强化全链条的管理工作,致力于打通那些堵塞的点和关键的点,构建起规范、安全且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强化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流向的监测,让生产、销售、拆解、利用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实现全程可追溯。给动力电池安装了类似“数字身份证”的东西,凭借这个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能够对电池的来源、去向以及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管理,这样就能避免非法回收和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临近,规范动力电池回收需要得到更多重视。这对于减少安全隐患很重要,对于减少环境污染也很重要,并且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03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