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智能化不等于云端化:智能产品的保质期与系统维护周期解析

_控制家电遥控器_遥控传统家电

智能化 不等于 云端化

从某个时候起,每个东西上都有一个日子。秋刀鱼会过期,肉酱会过期,保鲜纸也会过期。我开始产生怀疑,在这个世界当中,究竟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呢?

很多人都对《重庆森林》这句经典台词不陌生。它表面上讲的是男女感情,实际上也把现代人对“永恒”的祛魅给道出了。

控制家电遥控器__遥控传统家电

王家卫当时未曾想到,在 30 年后的现今,感情有保质期,保鲜纸也有保质期,甚至家里的冰箱会有“过期”的那一天,家里的电视也会有“过期”的那一天。

「保质期」一过,智能变智障

这里的「保质期」,实际指的是智能产品的系统维护周期。

家电、汽车以及玩具,只要贴上“智能”标签,都可被称作一台微型计算机。这些设备内置一个系统,并且能够持续接收到更新,从而获得新功能。

这两年生成式 AI 很热门,很多厂商都迅速为自家产品推送了 AI 机器人的新功能,然而我们并不清楚让电视机帮我们生成图片有什么意义。

当下最火热的是新能源汽车,它的更新频率如同智能手机一样快。车企们大力宣传的一个点就是不断迭代的各种智驾功能。

遥控传统家电__控制家电遥控器

前段时间比亚迪宣布,老车型也能通过系统更新获得智驾能力

谈新能源汽车的保质期时,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电池寿命。然而,车主们似乎都没有意识到,如果有一天自己家所开的汽车品牌陷入危机,那么自己的爱车是否会因为智驾系统失去支持,而面临一个武功几乎丧失的结局。

去年年底极越汽车出现状况。极越汽车曾一度发生车主的智驾系统罢工的情况,且该系统难以维修,这一被忽视的问题被推到了众多消费者眼前。

控制家电遥控器_遥控传统家电_

没了智驾的汽车,还能当作普通车来开,只是这种普通车没有智力。而一些极度依赖系统维护的产品,倘若官方服务器拔线,那么用户手中的设备就很可能变成一堆废铁。

流媒体公司 Spotify 曾推出名为“Car Thing”的小装置,它能够连接到那些老旧且没有操作系统的汽车上,起到车载 Spotify 播放器的作用。该设备在去年年底被 Spotify 完全判定为死亡,不再具备连接音乐服务的功能,而变成了一块砖头。

_控制家电遥控器_遥控传统家电

10 年前已经停产的 iPod Classic,如今仍在不少人的汽车中发挥着余热,一时间难以分辨哪个产品更为先进。

遥控传统家电__控制家电遥控器

全球著名维修机构 ifixit 的 CEO Kyle Wiens 表示,未来软件或许会成为设备维修的重点。硬件配件坏了能够更换,然而如果软件被停止,很多时候设备就会直接报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组成它们的元器件明明还可以继续使用很长时间。

极越的案例和 Car Thing 的案例中,我们能够发现,系统维护周期与保质期并非同一回事。食品的保质期是固定的,倘若妥善保存且不存在质量问题,那么在写好的这个日子之前,食品基本不可能变质。

但系统的维护周期存在差异。倘若厂商遭遇了变故,那么其产品就会提前达到“过期”的状态。

大家更倾向于相信由根基更稳的大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大厂确实不太容易倒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会出现错误,并且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也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用户受到影响。

米家生态的月活超过 1 亿。它背靠巨人小米。基本成为国内智能家居的头号平台。在这两三年间,好几次出现了大范围宕机的情况。海量用户的生活直接受到了影响。每次出现这种情况,都有大量用户将#米家崩了#送上热搜高位。

遥控传统家电_控制家电遥控器_

有 40%的受访者是等到产品不能正常工作了,才察觉到它已经失去了软件支持。这一情况的来源是:《消费者报告》。

之前我们曾写过,全球头部的音响品牌 Sonos,由于一次极为不稳定的配套 App 进行了大规模更新,导致音响连播放音乐都出现了问题,这引发了全球用户的愤怒,其结果是出现了严重的营收下滑以及用户流失的情况,多位高管包括 CEO 在内都因此而辞职。

_遥控传统家电_控制家电遥控器

还有一些情况,用户为这些产品的智能功能额外支付了钱款。然而,几年时间过去了,用于操作这些产品的 App 却下线了。原本具备的智能功能在一夜之间仿佛回到了十年前。用户多花的那些钱,仅仅是那几年智能服务的“订阅费”而已。

一旦尝到了智能化带来的好处,就很难再改变想法。所以,我们更愿意去更换一台新的智能家电,而不是勉强继续使用现有的家电。

结果是,以前家电明明能用十几年,可如今迭代速度越来越快。这很容易让人觉得,我们陷入了又一个“技术陷阱”之中。

冰山之下的安全问题

设备过期会带来体验问题,这只是看得见的一部分。而在海平面之下,存在着被多数人所忽视的安全隐患。

智能家电尤其如此,这些产品的更新较为“低调”。通常以改进性能和提升安全为主要方面,很多人压根不清楚自家的智能冰箱其实一直在默默进行更新。

加上「过期」之后,这些家电通常都能正常工作,很少有人会留意到它们已经成为一个「高危」设备。

美国《消费者报告》最近开展了一项研究。在这项研究中,2130 位受访者里,有 43%的人在上一次购买智能家电产品时,不知道这些产品会失去软件维护;仅有 35%的消费者具备这个意识;还有 22%的人表示记不清了。

遥控传统家电__控制家电遥控器

40% 受访者等到产品不正常工作才发现它失去软件支持,图源:《消费者报告》

70%的受访者认为,这些产品在失去软件维护之后,其正常使用不会有问题。

不少家电还能正常使用。但通常情况下,用户不会主动将其断网。即便这些家电本身已不支持太多网络功能

试想一下,有一台 Windows XP 电脑,它没有防火墙,也不再修补漏洞,并且还在继续保持连接。这样的电脑很容易成为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目标。

《消费者报告》提及了一个概念,即“僵尸”设备,其含义为被黑客恶意掌控的智能家电。

2020 年,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不法分子无需打开智能家电的摄像头。他们只需依据设备上传数据所产生的流量大小,就有可能了解到用户的日常生活状态。同时,也有可能了解到用户不在家的时间。

相较于盗取个人信息而言,由大量“僵尸”设备所组成的“僵尸网络”是一种更为危险的存在。在 2023 年底,美国安全机构顺利地发现并破坏了一个由黑客运营的僵尸网络,此网络侵入了数量极多的家庭以及小企业所使用的路由器和摄像头,并且能够被用于攻击网站或者基础设施。

遥控传统家电__控制家电遥控器

网络安全研究团队 Zscaler ThreatLabz 2024 年的报告有此发现,这并非个例。去年一年时间里,物联网恶意软件攻击呈现增长态势,增长幅度达到 45%。在这些攻击中,大型企业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

智驾系统被入侵的汽车就像“僵尸”汽车一样,这些汽车被恶意利用来制造袭击。在未来,这或许不再仅仅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我们需要提高警惕的潜在风险。

这些安全问题看似离我们较为遥远。然而,随着我们的生活空间逐步被智能设备所填满,风险将会进一步增大。提前做好准备总比事情发生后再去补救要好。

祸福相依的智能化

我们作为消费者,自然希望制造商能够尽量延长设备的系统支持时长。然而,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商家还需要销售新品。所以,放弃对旧产品的维护,这既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也是一种商业策略。

既然有“保质期”这一说法,那么电子产品的厂商就很有必要在产品以及相关页面上标注出具体的计划软件支持时间。在美国,这个日期被称作“最低保证支持时间”,这是厂商向用户作出的一个最低限度的承诺,实际的系统维护时间有可能比这个“保质期”更长,然而却不能比它更短。

《消费者报告》进行调研后,68%的美国人觉得制造商有透露设备“保质期”的必要。像 Amazon 和 Google 这样的智能家电大厂,已经在网页上开始展示最低支持时间。虽然不太显眼,但它们毕竟采取了行动。

_控制家电遥控器_遥控传统家电

Amazon 官方提供给智能音箱的支持时间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留意到了这个问题,进而推出了“网络信任标志计划”。该计划允许商家自愿在产品包装上张贴一个二维码标签,这样消费者就能够通过扫描这个标签来获取软件维护时间的相关信息。

很遗憾,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讨论比较少。所以,厂商和行业暂时没有在这些方面投入精力。

至于那些因为系统停用导致变砖的产品,民间高手会出手。

Spotify 的 Car Thing 被官方抛弃不久后,一群极客精心捣鼓出了一套极为完整的“越狱刷机”教程。这套教程虽无法与汽车配对,但能够与电脑配对,从而成为一个摆放在桌面的媒体控制器,并且其功能不局限于 Spotify 这一家服务。此外,还有一些方案能够让用户快速启动电脑程序。

_控制家电遥控器_遥控传统家电

刷机后的 Car Thing,图源:Dammit Jeff

这些功能看似作用不大,但至少把这个还能正常使用的设备,从原本要被扔进垃圾桶的无奈结局中拯救了出来。

在像 GitHub 这样的技术论坛里,存在着许多智能家居的刷机教程,这些教程能让智能家居继续在最新平台上展现出光彩和活力。甚至一些不太大众的产品,也都有各自单独的详细教程以及适配情况。

大部分消费者认为,这些方法存在较大的技术门槛。如果设备因系统支持而变砖,那么被整个扔掉可能是多数人的选择。

祸福相依,「智能化」仿佛一个无解的悖论。

去年夏天我拜访了朋友家的老房子,我很惊讶地发现他的房间还在使用十几年前的窗式空调。这台空调没有遥控器,需要手动拧旋扭来调温。不过,它能够正常制冷,只是需要稍微有点耐心罢了。

_控制家电遥控器_遥控传统家电

连配图都不太好找的老式窗式空调

你无法在回家的路上通过手机提前将其打开。它不能在每个时段智能地调节温度。然而,它比那些能够做到这些的后来者更持久,并且不会因为某一天制造商的变故而无法使用。

当然,你让我从中进行选择。我依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智能空调。大家都懂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

各方都满意以及“既要又要”的理想状态很难实现,然而相关的思考与努力,至少能够促使还不够好的现状持续得到完善。

最重要的是不要将“智能化”与“云端化”视为等同。厂商至少要确保设备具备基础端侧功能,并且在无网络的情况下也能够正常运行,要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几年的物联网行业,“边缘计算”的呼声逐渐增大。这种方案主要依靠本地设备来完成计算,其实现难度比云计算要高,不过却能在更大程度上保证稳定性和安全性。

「智能化」不应该是目的,本质上都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服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作者:苏伟鸿,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12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