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观察者网心智观察所:透视美国对华科技战背后深层逻辑

美国科技战略__美国科技战略规划

文 观察者网心智观察所

华盛顿的政客、硅谷的金主,还有情报分析师、智库学者等,心智观察所此前已通过多篇特写,对美国对华科技战的各个关键节点进行了细致梳理,并且为其中的核心人物“立此存照”。

笼罩在这一巨大共同体周身的迷雾消散了,现在是时候进行更深层的透视了。

一个首当其冲的追问或许应该是:

这台技术管制机器的方法是从混沌中自发结合而来的么?这台技术管制机器的工具是从混沌中自发结合而来的么?这台技术管制机器的资源是从混沌中自发结合而来的么?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回望特朗普第一任期,针对华为的全面绞杀已经开始,遏制中国科技进步的更激进设想也不断涌现。然而,这些议程及其倡议者之间明显缺乏协调性,彼此之间还存在着激烈的掣肘与倾轧。正因如此,当时的华盛顿内部人士发出了这样的抱怨。

“这不像是同一笼鸡,而是把三个鸡舍的混在了一起”。

然而三年后出现了“华为禁令”,旨在锁死中国先进半导体发展的“十月风暴”,这是一次华盛顿与硅谷之间官产学生态系统动员充分且协调一致的突袭。从那时起直至今日,这台机器的状态磨合得越来越顺畅且高效,即便 MAGA 冲击波也无法损害其精密啮合。

鲜为人知的是,从混沌到有序的这个过程中,这场“进化突变”是离不开一只手的精心调控的,而且这只手是有形的。

“伟大的人际网络”

2022 年 10 月,对华先进芯片与半导体设备管制新规发布不久。随后,美国商务部主管工业与安全的副部长艾伦·埃斯特维兹(Alan Estevez)参加了一场公开活动。

管制政策是前所未有的,这使得埃斯特维兹在当天的发言吸引了众多观众。然而,这位被称为出口管制“沙皇”的人,最先表达的是对一位故人的缅怀之情。

阿什·卡特是我的私人朋友,同时也是我的良师益友。他在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构建了一个伟大的人际网络。事实上,如果没有阿什,我或许就不会坐在现在这个位置上来谈论我的工作。是他在雷蒙多(商务部长)给我打电话之后,劝说我接手这份工作的。

阿什·卡特曾是美国国防部长,当时他担任哈佛大学贝尔弗中心主任。2022 年 10 月 24 日,在半导体出口管制新规出台后不久,他突发心脏病离世。

单看他的头衔,恐怕很少有人能意识到这位先生在众多的前防长当中、在大量的前总统核心团队成员之中、在数以千计的华盛顿台前幕后的“大人物”里能有什么特别之处,更难以理解为何他的影响能够一直延续到现在。

然而正如埃斯特维兹所揭示的,回顾美国对华科技战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灵感酝酿,到资源的协调,再到议程的推动,直至最终完成顶层的战略转向,在这其中,几乎所有的关键节点以及相关人物,都与卡特存在着不同寻常的联系。

2014 年的时候,美国军界就有了所谓的“第三次抵消”战略倡议。此倡议回归到对大国竞争的关注上,并且期望通过新技术革命再次拉开与对手的代差。

这一倡议的设计者们清楚地认识到,其中包括卡特。他们明白,这一次,国防开支不能再成为推动创新的最大动力源了。大部分当今的技术创新都来源于商业领域,尤其是硅谷。所以,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成败关键在于培育硅谷科技界与美国军界之间新的融合生态。

这一年,卡特离开了军界一段时间。之后,他举家迁往硅谷。在硅谷,他一方面为投资基金和科技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另一方面接受了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的职位,从而开始踏入硅谷的商业世界。

2015 年,他回到了华盛顿并执掌国防部。他迅速打破了近二十年互不往来的局面。他以国防部长的身份访问了硅谷。不久之后,他创建了所谓的国防创新实验单位(DIU - X)。其目的是帮助五角大楼在硅谷建立触角。

2016 年,卡特很擅长在社交等方面施展手段。他又创立了国防创新委员会(DIB)。他大力邀请埃里克·施密特(来自谷歌)、杰夫·贝佐斯(来自亚马逊)、里德·霍夫曼(领英的创始人,也是 PayPal 黑手党的一员)等硅谷的重要人物加入。通过这样的举动,搭建起了东西海岸新旧精英之间的对话平台。

美国科技战略规划_美国科技战略_

埃里克·施密特的一段回忆是当时发掘的关键合作伙伴所提供的,这段回忆充分展现了卡特编织人际网络的功力。

2016 年之前,我对华盛顿的记忆仅有两件,一是在阿灵顿长大,二是作为谷歌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在国会作证。然而在 2016 年,阿什·卡特给我打了电话。他期望我能和他一同为国家效力……从本质上来说,阿什创办的 DIB 以及 DIU - X 等相关举措,促使华盛顿和硅谷之间构建起了新的伙伴关系。他不仅重建了信任,还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关系。他开展外联活动,找到了愿意合作的伙伴,于是技术工程师签署反对与美国政府合作请愿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在他邀请下为国效力的六年里,我自豪地致力于推进两项使命,一是帮助五角大楼和美国政府更广泛地利用保护美国安全所需的技术,二是鼓励硅谷及其他地区的公司帮助我们的政府。

登堂入室

在这个看似依然“草台”的共同体内,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大国竞争灵感已经产生了。

2018 年,美国国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员会(NSCAI)由施密特牵头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这个小团体迈向了更高的层次。该委员会的目的是为美国总统和国会提供政策咨询建议,要“推进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从而全面满足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国防需求”。委员会主席施密特在其成员名单中,副主席罗伯特·沃克也在其成员名单中,他们皆为卡特密友。心智观察所此前“拆解”过的关键人物,如吉尔曼·路易,如杰森·马瑟尼,他们也均与卡特有着深厚联系。

马瑟尼既委托当时由卡特领导的贝尔弗中心去开展人工智能政策研究,同时他成立的常设智库平台——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SET),还接收了多位卡特的助手来担任分析师,进而使该中心成为这一人际网络中重要的后备人才蓄水池。

2021 年拜登新团队上任之前和之后,对华科技战的总方略已经被打磨多年,此方略开始被注入美国官方政策。其核心要点,已经由卡特的副手埃里克·罗森巴赫进行了预告。

罗森巴赫提出,对于人工智能这个领域,美国必须做到;对于 5G 这个领域,美国必须做到;对于半导体这个领域,美国必须做到;对于其他战略科技领域,美国也必须做到。

控制关键供应网络和技术信息流动;

具备发动其他形式战争的能力;

振兴国内生产与科研;

垄断全球标准制定和价值判断的定义权;

_美国科技战略规划_美国科技战略

于是,杰克·沙利文带领着两位 CSET 分析师,一位是 Tarun Chhabra,一位是 Saif Khan,他们着手设计新出口管制监管框架。在这之中,除了沙利文这位卡特提携的后进,查布拉还曾在国防部担任过卡特秘书。

美国科技战略规划__美国科技战略

沙利文时期的亚洲政策“沙皇”坎贝尔与卡特有着深厚联系,拜登时期的亚洲政策“沙皇”坎贝尔也与卡特有着深厚联系。

一方面,美国商务部部长吉娜·雷蒙多肩负着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重任。她在上任之后,经常与卡特取得联系,并且对卡特言听计从。而埃斯特维兹被安排到关键位置,这正是一个明显的证据。

技术情报分析师、专业律师以及中高层关键官僚等不同角色,当“正确配方”被组合起来时,2022 年 10 月的“完美风暴”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从美国精英的视角来看,将卡特称为“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一个伟大的人际网络”这一称呼,是确实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名副其实的。

绵长的“遗产”

卡特直至离世那天,都在持续努力推动其政策议程。他的长期搭档格雷厄姆·艾利森曾提及,卡特在那一天正准备前往华盛顿参加白宫关于供应链安全的会议。

这位导演是美国对华科技绞杀的始作俑者。他未能亲眼看到 2022 年后更加跌宕起伏的大戏。然而,他着力培育的利益集团,已经在华盛顿深深扎根,同时也在硅谷深深扎根。

看看他门徒们的去向吧:

埃里克·施密特从华盛顿“小白”逐渐成长为超级金主,他懂得感恩。他把以巴亚克塔里(Ylli Bajraktari)为首的一批卡特助手安排到了所谓的特别竞争研究项目(SCSP)。SCSP通过举办 AI Expo 和阿什卡特论坛等活动,如今已成为华盛顿最具影响力的 AI 政策策源地。

吉尔曼·路易,这位具有情报与科技双重背景的华裔精英,在卡特和施密特的支持下创立了美国前沿基金会。近年来,他致力于搭建所谓的印太区域四方投资网络。该基金会针对卡特的去世发表了声明,着重指出“他的离世对我们国家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对我们所有有幸将他视为老师、导师和朋友的人来说也是这样。”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够继承他的服务精神”。

杰森·马瑟尼得到了来自硅谷金主的大笔资助。在这些资助的加持下,他坐上了兰德公司总裁的职位。兰德公司是华盛顿的一个重要智库,而总裁这个职位处于该智库金字塔的顶点。

美国科技战略规划_美国科技战略_

卡特的助理查卡创办了 WESTEXEC,目前它是民主党新一代精英的勾连枢纽。

尼廷·查卡创立了民主党旋转门的核心枢轴,温蒂·安德森为 Palantir 进行华盛顿的游说事务,杰克沙利文熟门熟路地回到了贝尔弗中心……卡特栽培提携的这些后进们,依然在各自的关键位置上发挥着作用。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是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最直接出口。在拜登时期搭建的组织和流程,在川普重回白宫后的 MAGA 飓风期间也已平稳渡过。内部人士爆料称,DOGE 介入之后,BIS 只是进行了象征性的裁员,大概是 500 人中裁了 15 人。这支队伍规模庞大,并且在驻华使领馆设有特派员。显然,它同样符合华盛顿新贵们的意志,在接下来的四年里还将继续发挥作用。不久前,有 54 家中国机构被新纳入 BIS 实体清单,这标志着短暂的人事震荡期已经结束。

卡特深厚绵长的影响,也无意中印证了基辛格的一段感慨。

《白宫岁月》一书中,亨利·基辛格曾谈及,他在政府中运用的所有理念皆源自其学术生涯。因为在任职期间,他极为忙碌,根本没有时间去产生新的想法。“高级职位教会的是决策,而非战略的实质内容。它会消耗智力资本;它不会创造智力资本。”大多数高级官员带着自身的看法与见解踏入白宫。他们学会了如何去做决定,然而却不知道该做出怎样的决定。

或许正是这种在华盛顿越来越常见的氛围,无形之中将卡特这样的官僚的影响力给放大了。他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也精通人脉编织。他所缔造的那个科技竞争议程,联通了东西海岸,凝聚了左右共识,在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里或许依然会笼罩着华盛顿。

来源|心智观察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29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