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 Siri”因 Apple Intelligence 的缘故而难产,在 3 月下旬,苹果方面实施了一次人事调整。据悉,迈克·洛克威尔负责 Vision Pro 业务,如今他接管了 Siri 业务,并且向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希进行汇报。同时,人工智能战略高级副总裁约翰·詹南德雷亚不再承担 Siri 业务的相关工作。
新官上任自然会有举措。日前有消息称,在克雷格・费德里希的带领下,苹果的工程师首次得到许可,能够使用第三方大语言模型来开发 Siri 的功能,这打破了之前只能使用内部模型的限制。在此之前,在约翰·詹南德雷亚的领导下,苹果 AI 部门曾要求工程师只能使用自研大语言模型来开发 Siri 功能。
相关消息源进行了透露,费德里希让工程师务必不惜一切代价去打造最优的 AI 功能,正因如此,苹果长期以来的封闭开发传统被打破了。事实上,克费德里希有急切的原因。不久前,数位美国消费者在加州联邦法院提交了诉状。他们指控苹果关于“个性化 Siri”的营销内容涉嫌“虚假广告”。并且他们表示,如果早知这个功能会跳票,他们绝不会购买 iPhone 16。
苹果作为集体诉讼的“受害者”,在过去十余年里累计向消费者赔偿了数亿美元。或许是因为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苹果方面大概率不想让“个性化 Siri”成为新的弱点。
那么问题就产生了,苹果在 AI 领域运用外部技术,为何会被视作是它的一次重要转型呢?
从历史角度而言,苹果长期以来一直秉持着封闭开发的策略,这实际上属于“路径依赖”。在该公司 49 年的历史进程中,若要探讨哪一个时期最为艰难,实际上并非是乔布斯与约翰·斯卡利内斗的上世纪 80 年代,而是从 1993 年董事会要求模仿微软并开放 Mac OS 操作系统授权开始,到 1997 年乔布斯重返苹果的这四年时间。
1993 年到 1997 年期间,Mac OS 参照微软的 Windows 进行操作。它开始尝试去兼容各种硬件。很明显,进行改弦更张对于在那个时候正处于艰难处境的这家公司而言,并非是能拯救其命运的关键。放弃了软硬件一体化策略的苹果,既没有让 Mac OS 在开放性方面超越 Windows,同时也失去了自身的独特性。甚至可以说苹果保持开放的那几年,正是他们沉沦的时刻。
1997 年,乔布斯重新掌控苹果大权后,迅速封闭了 Mac OS 。他主导了新版操作系统 Mac OS X 的开发,这使得苹果踏上了复兴之路。由此可知,开放会导致失败,封闭会带来成功,这便是苹果从历史中获得的经验。从那之后,苹果方面更加注重对软硬件的全面掌控,并且努力打造一个完整且闭源的“围墙花园”。
进入新世纪后,苹果持续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同时逐渐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硬件和软件的依赖。正因如此,苹果才会与英伟达分道扬镳,舍弃 Imagination 的 GPU 设计,并且还与高通围绕基带展开了一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法律战争。
苹果能够搞定 A 系列仿生处理器,也能够开发出 Apple sillion,还能够自研 C1 基带,那它为何就在 AI 上遭遇失败了呢?
Siri 团队与苹果管理层或许存在不合,这是一切的根源,这种不合导致了 Siri 在苹果体系内被边缘化,进而使得这家公司在 AI 时代到来之后,出现了技术储备不足的问题。到了 2016 年,也就是 Siri 初创团队成员全部流失的时候,苹果方面才发布了供开发者使用的 SiriKit,而此时距离 Siri 亮相已经过去了 5 年时间。
更为致命的是,在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苹果对于 AI 采取的态度是“宁可不做,也别犯错”。例如,为了确保 Siri 回答的准确性,基本上都是由人类来进行编写、审查以及编辑。并且,苹果方面努力向用户提供最优体验,而这恰恰就是 Siri 从刚刚问世时的古灵精怪逐渐演变成“人工智障”的原因。
Siri 的人工编辑回答与 OpenAI 提出的 RLHF 差异极大。令人唏嘘的是,在约翰·詹南德雷亚加入之前,苹果并未允许用户对 Siri 输出的内容提出异议。直到他加入后,在他的强烈建议下,苹果才允许用户提出异议,从而让 Siri 团队有机会通过用户的反馈来优化 Siri。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苹果否定了好几个能够抵达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技术路线。这样的话,他们在 AI 领域的技术储备相比积极进行探索的谷歌、Meta、亚马逊就自然要差一些了。
从 2022 年开始到现在,苹果在 AI 领域的论文要么是在解决在手机上运行大模型的问题,为自家的 iPhone 填补漏洞;要么是作为反对者,对 AI 大模型不会推理提出质疑。并且在 AI 业界,几乎所有的新技术和新理念都不是由苹果所创造的。正因如此,才有内部员工认为苹果在 AI 技术上比竞争对手至少落后两年的说法。
苹果不会盲目追逐市场上的每一项新技术,它会把成熟技术打磨到极致,这就是 CEO 库克所说的“Not first,but best”。然而,现阶段 AI 行业发展迅速,每天都有新变化,不存在所谓的成熟技术。现在的 GPT 和 2022 年年末的 GPT 已然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初代 Gemini 与如今的 Gemini 2.5 也有着极大的差异。
当下的 AI 业界与上世纪 70 年代的 PC 行业以及上世纪 90 年代的互联网行业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技术爆发期。然而,时代的潮流在不断向前推进,没有时间让苹果去精心打磨成熟技术。如今苹果 Siri 团队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时间不足,如果不想错过这一轮 AI 手机的浪潮,引入外部技术来为自己补课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至于谁会成为苹果选择引入的外部模型呢?OpenAI 作为老伙伴是必然会被考虑的。如果担心被 OpenAI 的闭源策略影响,那么在国内市场,Apple Intelligence 的合作伙伴阿里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阿里的 Qwen 模型也是目前开源模型领域的顶尖选手。
总的来说,若苹果舍弃长期以来的那种封闭开发传统,那几乎就会有“一念天地宽”的效果,“个性化 Sir”的开发进度会立刻迅速提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