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营销

无法升级和赔偿!硬刚万名老车主,比亚迪凭什么?


image.png

当数万名老车主因车型迭代、权益落差而愤怒声讨比亚迪时,这家车企选择了一条最“刚”的回应路径:既不承诺硬件升级,也不提供直接赔偿。

在舆论场被“背刺”“割韭菜”的骂声淹没时,比亚迪的硬刚与强硬背后,实则是一场关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生死存亡的暗战。  

技术迭代不可逆:没有车企能为“未来”买单

比亚迪的底气,首先来自新能源赛道惨烈的技术军备竞赛。

从刀片电池到第五代DM,从云辇系统到天神之眼,其核心技术的代际突破往往意味着底层架构的彻底重构。

在情况说明中,比亚迪极其坦率的指出,“无智驾车型与现智驾车型在硬件、软件、车身结构等方面上均有较大差异,无法通过升级实现智驾功能。”  

特斯拉早已验证过这一逻辑:早年购买Model S的车主同样无法升级HW4.0硬件,马斯克甚至直言“科技产品不是理财产品”。

当行业迭代周期从燃油车时代的5年缩短至18个月甚至更短时,要求车企为所有老车型“终身保值”,无异于让整个产业戴上镣铐跳舞。  

价格战下的生死时速

老车主诟病的“新车降价增配”,恰恰是比亚迪对抗行业洗牌的生存策略。

2024年,国内新能源渗透率(含纯电、插混和增程)已经突破46%,距离50%关口仅一步之遥,众多合资品牌燃油车以“一口价”直降发起反扑,高合、极越等造车新势力没能走出价格战的硝烟,倒在黎明来临之前。

要想乘胜追击,比亚迪必须通过规模化压低成本、快速迭代产品保持竞争力——这不仅是企业存亡问题,更关乎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的话语权。

数据显示,比亚迪单车净利润不足特斯拉1/3,若为安抚老车主而放缓技术落地或牺牲定价权,无异于将市场拱手让给对手。

王传福“快鱼吃慢鱼”的论断,在此语境下显露出冷峻的现实主义。  

商业契约不容撕毁

舆论场中“用户型企业”的话术绑架,正在模糊商业契约的本质。

购车合同从未承诺“永久保值”,所谓“背刺”本质是消费者将心理预期凌驾于市场规律之上。

特斯拉8年内调价58次、理想ONE停产引发维权,但鲜见企业大规模补偿——这不是比亚迪的“独恶”,而是工业品属性的必然。  

比亚迪真正的“原罪”,或许在于其打破了国产车必须“低价低质”的潜规则。

当汉EV以不到20万售价挑战合资B级车时,消费者默认其具备奢侈品般的保值属性;而当它撕下溢价回归制造业本质时,心理落差便转化为道德指控。

这种认知错位,恰恰是中国汽车品牌高端化进程中必须承受的代价。  

硬刚背后的产业雄心

不妥协的姿态,实则暴露了比亚迪的深层焦虑: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如何才能真正的走在前列?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中国新能源汽车正面临欧洲反补贴调查、美国关税壁垒的围剿。

若因国内用户情绪掣肘而放缓创新步伐,错过的或将是整个产业的未来。

事实上,汽车工业史上从未有过“皆大欢喜”的技术革命。

福特T型车淘汰了马车夫,电喷系统让化油器维修工失业,特斯拉的直销模式摧毁了4S店利益集团——每一次产业升级都伴随着既得利益者的阵痛。

老车主的愤怒值得被听见,但企业不可能为行业进化按下暂停键。

当比亚迪选择不妥协时,它押注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夺取全球主导权。

而这份野心,需要老车主承受必要的代价。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yingxiao/27454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