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分享

中国年轻企业家崛起:稚晖君智元机器人GO-1模型与王兴兴宇树科技的创新突破

图片

中国最年轻的一批企业家,一次又一次拿出了成果。

梁文锋的 DeepSeek 迅速在全球走红,王兴兴宇树科技机器人在春晚表演扭秧歌而广为人知之后,曾经的“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也再度引领智元机器人交付成果。

3 月 10 日,“全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被曝光,名为 GO - 1;3 月 11 日,最新的产品灵犀 X2 也展示出来了。

图片

2025 年新年伊始,王兴兴站在了舞台的中央。宇树机器人在蛇年春晚展现了扭秧歌和转手绢的技艺。人形机器人 G1 的售价为 9.9 万元,这一价格令人感到震惊。在民营经济座谈会上,这个 1990 年出生的年轻企业家坐在了企业家第一排的“C 位”,这让全民都记住了他。

如今 GO-1 模型被推出了,这使得稚晖君重新夺回了聚光灯,并且再次展现出他与智元“不止做机器人本体”的那种野心。

稚晖君在 2023 年创业伊始,就已谋划好要用大厂“高举高打”的模式来迅速布局,以便在机器人赛道站稳脚跟。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智元完成了八轮融资,市值突破 70 亿元,顺利晋升为独角兽企业。他比王兴小三岁,凭借着“华为天才少年”的光环,几乎没有经历什么融资的艰难。

“非典型学霸”王兴兴在 2016 年果断创业。当时融资金额曾一度仅有 200 万元,他只能自己掏腰包来支付员工工资。他曾表示不在意那些“今天凭借高额融资而做软件、做大模型出身的”,以及那些还没有真正产品的精英创业公司将融资拿走。所谓的“精英创业公司”,其实也有智元的份。

稚晖君与王兴兴有诸多相同点,同时在创业路径以及策略制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两位同为 90 后的企业家闯入了同一赛道,目前正呈现出正面对决的态势。

2016 年,谷歌 DeepMind 的 AlphaGo 在这一年战胜了李世石。

彭志辉日后成为了 B 站百万 UP 主“稚晖君”,当时他正在电子科技大学读研。王兴兴也还未从上海大学硕士毕业。他们两人相差三岁,都具备极强的动手能力,是“小发明家”,符合外界对理工男的“刻板想象”,在这个时候,他们都来到了人生的岔路口。

彭志辉与几个同学一同努力,成功捣鼓出了一个双足机器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500 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就这样顺利达成了。

彭志辉觉得现在还不是去创业的时候,因为 AI 还跟不上,而且几个工程师凑在一起也没有运营公司的经验,所以他选择退出,继续去完成学业。

图片

王兴兴在捣鼓机器产品。几年前他读浙江理工大学大一,那时就完成了一台双足机器人。到了研究生阶段,因觉得 AI 跟不上,他选择制造一台四足机械狗。他一个人从头开始设计硬件和控制算法,搭配工业电机,从而做出了 XDog。

王兴兴为此“延毕”了一年。这一举动是比较大胆的。不过幸运的是,他们的产品获得了上海机器人设计大奖的二等奖,并且将相关视频上传到网上,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人的称赞,凭借此也在机器人圈子里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硬核玩家。

图片

彭志辉选择退出初创企业,然后在校专心研习。2018 年毕业后,他进入 OPPO 研究员 AI 实验室积累经验。在这期间,王兴兴毅然创业。

创业之前,XDog 没有成功吸引到投资。在此期间,王兴兴曾在大疆工作了几个月。后来,尹方鸣出现了,他曾在联发科、奇虎 360、搜狗任职,并且自己创办过机器人公司 Roobo,他愿意给王兴兴 200 万元投资。

机器人公司而言,200 万显然是数量过少。然而,王兴兴却离开了大疆,在 2016 年创建了宇树科技。

那些让彭志辉选择“退守”的担忧,在王兴兴身上都得到了应验。王兴兴是纯工科出身,没有运营公司的经验,并且是在机器人赛道还未成熟的时候开始创业的,所以创业过程中是要吃苦头的。在这两年间,200 万很快就被花光了,王兴兴不得不一度自己拿出钱来给员工发工资。

王兴兴并非是典型的学霸。他的英语成绩不佳,所以在考研时被调剂到了上海大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拿着那只被质疑“有什么用”的机器狗,凭借着不符合精英思维的背景,在拉投资的过程中进展缓慢。

2017 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投中网有相关报道。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把王兴兴拉入了闭门座谈会。大佬们在座谈会上谈笑风生,而王兴兴显得颇为拘谨。原本的目的是为融资打开局面,然而现场演示机器狗时出现了问题。

2018 年终于迎来了转机。大疆原本要作为新一轮融资的领投方,但因种种原因退出了。极客公园旗下的变量资本站出来担任领投,宇树这才完成了 200 万元的天使轮融资。这依然是不多的金额,但却让王兴兴松了一口气。由于大疆曾经的深入探问,宇树科技受到了更多资方的关注。

2021 年,四足机器人“犇犇”在牛年春晚亮相,为刘德华伴舞,宇树实现了第一次破圈。在那一年,宇树的 A 轮融资达到了千万美元级别,是由雷军的顺为资本领投的。这家机器人初创企业最终摆脱了捉襟见肘的状况。

此时彭志辉还没有迎来创业的“动心时刻”。王兴兴在大佬的餐桌上感到局促不安时,他成为了 B 站 UP 主“稚晖君”,凭借各种硬核发明,像自动驾驶自行车、超迷你计算机等,迅速积累了粉丝,被人称作“野生钢铁侠”。王兴兴带着宇树艰难地进行融资,在这个时期融到了 200 万。2020 年,彭志辉通过“天才少年计划”进入了华为,并且收获了“华为天才少年”的头衔,他所拿到的年薪是最高档位的 200 万元。

图片

2021 年时,很难想象一个拥有 200 万粉丝的 B 站 UP 主,也就是“天才少年”稚晖君,会与刚刚带领宇树科技步入正轨的王兴兴有一同在竞技场上较量的那一天。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那个日子在不断逼近,那就是 2022 年 11 月 30 日,在这一天 OpenAI 发布了基于 GPT3.5 的 GPT。

王兴兴在大学期间动手制造过人形机器人,他曾坚决声称宇树不做人形机器人。稚晖君也在大学期间制造过人形机器人,但他迟迟没有创业。他们不创业的原因类似,那就是还没到时候。

但2022年,机器人的世界变了。

10 月的时候,“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踏入了这条河。在特斯拉 AI Day 活动中,他正式向大家介绍了特斯拉的首款人形机器人“擎天柱”。

不足两个月,11月30日,OpenAI发布了GPT。

前者将机器人赛道炒热了,后者使赛道内的玩家看到了 AI 赋予机器人的潜力。

对王兴兴来说,这是一场“顺势而为”,这是雷军爱说的话。

2016 年开始创业,这对王兴兴来说是一次顺势而为的举动。有人愿意购买他的产品,还有人拿着钱来投资他,于是他辞去了工作投身创业。在人形机器人的事宜上,也是同样的情况。尽管王兴兴早已明确表示不做人形机器人,但开始有客户主动前来找他。

他不在乎将产品卖给谁。他只在乎能拿到实实在在的订单。他说:“我需要进行算账,要达到盈亏平衡。”

2022 年底,王兴兴宣布宇树要去做人形机器人。2023 年,该项目正式启动。

赛道的变化和技术的突破也扰动了稚晖君的心。

稚晖君始终怀揣着机器人梦。他认为,如果程序员如同数字世界的上帝,那么亲手为机器人赋予身形,接着用 AI 赋予其灵魂,这便是真正极客所具有的浪漫。

华为昇腾用于 AI 计算,稚晖君对趋势的洞察较为清晰。具身智能以及人形机器人变得热门,并非是本体拥有了特殊的黑科技,而是 AI 和大模型的出现,使得机器人在本体之外具备了更多的应用价值。并且他做出判断,这个赛道更适宜由迭代速度较快的创业团队来进行。

在王兴兴决定要去做人形机器人的这个时候,稚晖君也最终离开了大的工厂,投身到创业当中。“君子在作战时虽然有阵列,但勇气是根本,年轻且充满热血、不知天高地厚或许就是我最后的倔强吧。”

图片

两个人的姿态悄然调换。

最初显得更为激进且毕业就创业的王兴兴,已经带领宇树稳步前行。在这个时期,人形机器人是王兴兴所顺应的趋势,总体来讲他依旧是出了名的控制成本的狂人,其核心技术是全栈自研的,对供应链有着很强的掌控力,甚至宇树的办公室简陋得都不像是独角兽企业。

稚晖君与王兴兴的创业过程差异很大。稚晖君顶着光环开始自己的历程,从一开始就无需为生活所需而担忧,有着充足的资源。

蓝驰创投的合伙人曹威曾有透露,起初仅仅是听闻稚晖君或许会出来创业,于是便想尽各种办法去添加他的微信。在那个时段,稚晖君甚至连在微博上正式宣布从华为离职的动作都还没有做出。

蓝驰创投对稚晖君感兴趣,并且从 2023 年 2 月宣布成立智元机器人起,这家公司的融资进展迅速,就如同坐上了火箭。蓝驰创投在 2023 年 8 月参与投资,而在此之前的半年时间里,智元已经完成了三轮融资。

高瓴创投等知名风投机构纷纷进行押注。截至 2024 年 9 月,此时距离智元成立过去了一年半。在这期间,这家公司已完成八轮融资,其估值突破了 70 亿元人民币。宁德时代以及李彦宏实控的三亚百川致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也参与其中。

2024 年 8 月,硅星人采访王兴兴,写道:他不在意自身只是一个“做硬件”的公司。他也不在意今天那些高额的融资被做软件且做大模型出身的、还没有真正产品的精英创业公司拿走。这一切,创业初期吃过苦的王兴兴自然是看在眼里的。

稚晖君的光环是很耀眼的。在外界的眼中,他那种颇为激进的打法起到了作用。

智元成立仅半年,就推出了第一款人形机器人“远征 A1”,并且是以直播的方式将其展现出来。

图片

发布会前一个月,团队为测试机器人而住进场地,一直到直播开始前都在进行调试。2023 年 8 月 18 日那一天,稚晖君登台,说了 20 分钟,之后看到台下小伙伴打出“OK”的手势,这表示机器人可以登场了。

两人的正面对决也由此开始。

几乎在同一时期,宇树仅花费半年时间就造出了宇树的第一款人形机器人的原型机。这是王兴兴带领着三个全职员工,同时还借助了七八个负责四足机器人的员工才打造出来的。对于王兴兴而言,让机器狗“站起来”的难度并不是特别大。

2024 年 8 月 18 日,一年之后,智元举办了第二次发布会。此次发布会中,智元一下子拿出了 5 款人形机器人。同时,智元已经着手开始建设上海临港的首期工厂,并且计划在年底让该工厂投产。

小打小闹或许根本就无法进入投资人和公众的视野。稚晖君从一开始就有了打算,要像大厂那样“高举高打”。在成立后的 2 年时间里,在资本的青睐之下,这家公司确实做到了。

王兴兴入局时,机器人赛道较为寒冷;而在 2025 年的当下,该赛道又显得过于火热。稚晖君入局的时机恰到好处,那是在 2022 年底,当时机器人和大模型都是科技领域的热门议题,赛道也远不像今天这般拥挤。“要是再晚一些,就没必要出来创业做这件事了。”

王兴兴是 90 后,是典型的“理工男”,也是硬核“小发明家”。稚晖君同样是 90 后,是典型的“理工男”,也是硬核“小发明家”。最终,王兴兴和稚晖君成为了同一个赛道的对手。

王兴兴创业之后过了 6 年,优必选、擎朗智能等比这更早成立。稚晖君和智元机器人即便在“高举高打”的路径上快速奔跑,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去走。

2025 年的蛇年春晚,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在舞台上进行扭秧歌的表演。在四年前,宇树的四足机器人犇犇仅仅是舞台上的配角,然而这一次它却当上了主角。

图片

春晚在 1 月底,到 3 月初时,宇树关节轴承供应商昌盛轴承的股价仍在大幅上涨,涨幅曾超过 400%。A股 20 多家“宇树概念股”顺势而上,股价飙升至极高位置。宇树的老股也变得很火爆,据投中网报道,有一位持有 4000 万元宇树老股的投资人,其手中的份额在一天内就被抢购一空。

2 月底的民营经济座谈会为王兴兴加了一把劲。任正非、马云、王传福、马化腾、雷军、王星等企业家都到场了。如同 8 年前那些大佬齐聚的乌镇饭局一样,王兴兴再次与一众大佬同坐。不过这次他坐在了第一排,位置比宁德时代的曾毓群更靠中间,而 DeepSeek 的梁文锋坐在第二排。

稚晖君没有出现在这场重要的座谈会上,然而宇树和智元彼此是很熟悉的。在今年 2 月于上海举办的 2025 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的展厅里,宇树的展位与智元的展位是面对面的。

智元摆出了远征系列的 A2-D 人形机器人,并且在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工作。一旁放置着远征 A2。实际上,在去年 12 月,当包括远征 A2 在内的五款商用机器人问世后的 4 个月,智元就宣布开始进行量产。今年 1 月,智元表示第 1000 台通用狙神机器人正式下线,其中双足机器人有 731 台。

图片

但宇树吸引了较多目光。很多人在宇树的展位打卡、拍照,还与 G1 人形机器人握手互动。G1 现场进行“遛狗”表演,牵着四足机器人 Go2 来回走动。这“一人一狗”的价格很引人注目,G1 售价 9.9 万元,Go2 低配版 9997 元可买到,高配版售价 1.8 万。此前,G1 曾一度出现在电商平台。

图片

远征 A2 问世的时候,稚晖君对其成本进行了介绍,成本在 20 万到 30 万元之间,而售价则在 60 万到 70 万元之间。因为应用场景有所不同,所以也许不能简单地对产品价格进行对比。然而,宇树的低价这一情况仍然是不能被忽视的。

赵子豪曾参与研发 Mobile Aloha,他曾在 G1 视频下向自己所在的那个硅谷具身智能精英圈子喊话。

硅谷一直相信自己在“软件”和“人工智能”领域是最好的。然而,一家中国硬件初创公司在可量产的人形机器人上实现了最好的 AI 驱动的运动控制。

中国的新硬件公司不同于前辈,他们不会仅仅满足于制造。他们期望能够垂直整合,并且打造出属于人工智能时代的类似 iPhone 和特斯拉那样的产品。

智元的合伙人,也就是具身业务部的总裁以及研究院的执行院长姚卯青,最近多次回应“9.9 万人形机器人”的相关话题,他在言语中透露出明显的不满:“9 万 9 的机器人仅仅具备基础的运动能力而已。在这个阶段,大家完全没必要一开始连蛋糕都还没做出来呢,就急忙开始进行‘卷’价格战。大家在本体、硬件以及算法等方面都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就开始价格战,其实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王兴兴去年 8 月曾对媒体说,随着“明后年出货量的增加”,G1 的定价其实还可以更低。不过他表示自己并不想这样做。

稚晖君对“高举高打”的策略进行过解释,他说:“我们得迅速地去占领市场,同时要展示出技术实力以及产品的愿景。”不管宇树是不是真的在“卷价格”,但这确实是另一种能够快速占领市场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智元暂时是没有能力做到的。

外界都称宇树是一家很“接地气”的机器人公司,这种“接地气”的特质甚至在早期就让它透露出一种“土气”。然而,“接地气”正是宇树的重要优势,务实,务实,还是务实,这是王兴兴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宇树的年净利润达到了几千万元,它在四足机器人市场所占的份额超过了 60%,然而王兴兴依旧表现得很“抠门”。

王兴兴认为 AI 会是机器人拐点的关键,也是那个最大的难点,然而他直言在 AI 方面的投入是“相对克制”的。他还表示,不在乎外界把宇树定义为“硬件”公司,也不焦虑别家先达成 AI 机器人的模型。

如果有一天有人把 AI 机器人的模型做出来,并且找我们定制机器人,那么我们能够保证在年底之前直接为他制作 10 万个人形机器人。

稚晖君正携带着智元,期望成为能够“将 AI 机器人的模型制作出来”的那个人。

稚晖君称,人形机器人从现在各种受限的场景迈向开放环境,乃至走向 C 端,这必定是在大语言模型找到真实应用,乃至自动驾驶真正达成 L4、L5 之后更靠后的一个阶段,他认为十年内能够实现。

十年时光漫漫,稚晖君为智元找到的行进方式是:在愿景和目标实现之前,必须始终留在这个牌桌上,要有一些阶段性的产出,用这些产出来支撑整个团队持续地往下走,我们将其称为“沿途下蛋”。

3 月 10 日这一天,智元首先曝光了全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GenieOperator-1)。3 月 11 日这一天,智元又曝光了最新产品灵犀 X2 机器人。

灵犀 X2 更像是在沿途产下的蛋,基座大模型 GO - 1 是智元达成愿景迈出的重要一步。智元开创性地提出了 Vision - Language - Latent - Action(ViLLA)架构,此架构由 VLM(多模态大模型)与 MoE(混合专家)共同构成。模型能够利用人类视频进行学习,从而可以完成小样本的快速泛化,这降低了具身智能的门槛,并且还成功地部署到了智元的多款机器人本体上。

大部分具身模型是针对单一机器人本体来进行设计的,与之相比,这些模型难以在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之间进行迁移。

这一技术路线和美国明星人形机器人公司 Figure AI 相近,该公司不久前发布了通用的“视觉 - 语言 - 动作”(VLA)基座模型 Helix,这引发了业内的关注。从技术路线方面来看,GO - 1 并非是具有开创性的作品,但能体现出智元“不只是做机器人本体”的雄心。

对于机器人公司而言,如果不做大模型,那么这样的机器人是没有未来的。它没有智能化,也没有作业能力,仅仅只是一个硬件。这样的机器人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正因如此,我们投入才会非常大。姚卯青在模型发布后这样表示。

王兴兴坚持守住“硬件”方面的优势,不在意他人先做出“机器人通用模型”。稚晖君则是“高举高打”,在本体产品迅速进行迭代的同时,已经迈出了追求通用模型的重要一步。如今对决已经开始,就看谁能够一直留在牌桌上。

参考资料:

“稚晖君”停更的这一年里:若想要赢下人形机器人,就需要如同运营大公司那般去进行创业。

钛媒体称:《与宇树科技王兴兴进行对话:人形机器人,并非如大家所想象的那般复杂 | 这是钛媒体的独家报道》

每日人物报道:天才少年稚晖君离开华为已经半年了,之后他造出了人形机器人,并且该机器人售价为 20 万。

科技领域出现了一个旋涡:《放弃华为的百万年薪,在 B 站被称为“稚晖君”的人,用智元机器人放出了一个大招?》

硅星人进行了一次对话,对话对象是宇树王兴兴。他被提及可能让硅谷失败,但他并不想大力搞 AI,只想把机器人做好。

6、投中网:《宇树融资故事:打破精英主义的傲慢》

钛媒体报道了《对话智元姚卯青:人形机器人走进家庭大概还需要 5 年左右的时间》。

蓝驰创投表示:《稚晖君乃是野生钢铁侠,正开启新的冒险|创业有着怎样的蓝》

网易科技称:《与智元合伙人姚卯青进行对话,那些不做大模型的机器人公司是没有未来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488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