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下乡沉淀记
乡镇砖墙上来了一位“稀客”。
祖传刷墙字体√饲料包装配色√周边环境√
定睛一看内容,却不对劲了。
包浆画质更加对味
不是男科医院的广告,不是经典的三大通讯商,也不是老牌的猪饲料,竟然是腾讯大力推动的全新 AI 应用……
大学生会让 AI 写论文,上班族会让 AI 编周报,现在七大姑八大姨也开始下场问 AI“母猪的产后护理”了。
企业级选址
这种反差感真的很让人无奈,它就像是马化腾骑着拖拉机,拉着满满一车企鹅回到农村老家一样,给人一种荒诞的感觉。
腾讯后续承认:“元宝 AI 下乡的策划近期已经开始启动。首先在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进行刷墙工作,之后会逐步落实。其目的是借助助力乡村人才,让他们将 AI 当作新农具,利用 AI 把家乡的农产品推广到更广泛的地方。”
科技赋能,今非昔比
阿里:我跟苹果合伙开发手机端AI。
字节:我把豆包全面接入抖音。
腾讯:我在村口刷墙,母猪产后护理记得找腾讯元宝。
好好好,这么玩是吧?
面对如此泥石流的宣传方式,争议之声肯定不少。
有些人认为这完全是在炒作,利用农村的环境来形成反差,最终让城里的目标用户看笑话;还有人觉得,巨头在村口刷墙的情况并不少见,过去京东、苏宁、比亚迪等公司都曾到过乡村,而此次来村里进行 AI 地推的是第一家。
那么村里的大爷大娘们真会愿意尝试这个叫做AI的新玩意儿吗?
这些宣传标语中的使用场景确实挺有生活气息,涵盖了很多潜在痛点。真别说,确实如此。
AI 能够在从高效辅导孩子作业到了解田间地头病虫害问题等方面提供帮助,这些只是“推广式”的下沉。可以想象,未来若能在功能上实现更进一步的“精准下乡”,例如帮大爷大妈回答近期菜价肉价等物价问题,那么这下沉市场的基本盘就很有可能稳定了。
当年异军突起的拼多多,一方面海量投放洗脑广告,另一方面很早就开始布局农村市场,将“砍一刀”广告张贴在乡镇的各个角落,然后下乡大力捞取 C 端用户,最终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
“别问”
腾讯元宝团队没有完全做到因地制宜,仍然闹出了一些笑话。
砖墙自带分割,使得宣传语有了“自带断句”。“识别·问”被改成了“别问腾讯元宝”,这一情况让很多网友调侃,他们认为腾子的宣传团队可能进入了友商的间谍。
但话又说回来,如今的AI市场真有这么下沉吗?
答案是,现在的 AI 比你想象的还要疯狂。它不仅开始“上山下乡”,还在加速开启“老龄化”的进程。
之前 Deepseek 横空出世,全国的“AI 热”被彻底释放。在那一段时间里,全民都在讨论和学习 AI,中老年人自然也不例外。
新的东西都想要学习,然而在边学习边传播的过程中,最后却变得味道大变。如果把 Deepseek 读成 Deepseep(迪普 sei 噗)或者 Deepshop(迪普吓普),这还算是在可以理解的范围之内。那么接下来的“迪克宇宙”则是更为重要的。
《三天借助 Dickseek 赚取 15 万》、《究竟哪些人仍在学习 Dicksip 呢》、《你是否听闻过 Dicksafe ?》、《这个 Dicksuck 着实非常强大》
用“迪克”开头就已经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接着还把“Seek”读错成了一系列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动词”,要是让老外看到的话,还会以为是在学习 P 站的搜索词条呢。
观众被你整慌了
营销号带头胡乱解读,中老年人拍摄短视频时热衷于进行“人机复读式的分享”,最终使得这一现象演变成了让人既觉得好笑又感到无奈的 AI 抽象学习的热潮。
闹了大笑话,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长辈对于 AI 是什么东西的概念越来越强烈了。 长辈脑中关于 AI 是个啥东西的概念越来越强烈了,尽管之前闹了大笑话。 尽管曾闹了大笑话,但长辈脑中关于 AI 是何种东西的概念正变得越来越强烈。
以至于催生了很多让AI自己来都生成不出的逆天新发展。
02:赛博新“秀才”
曾经的互联网万人迷,有对着镜头傻笑的秀才,还有收割无数阿姨韭菜的“AI 靳东”。他们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却足以证明“下沉与 AI”在中老年市场有着巨大潜力。
如今 AI 应用呈指数级发展,尤其在此情况下,中老年群体的冲浪行为早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玩老年特效,而是流行起了“被 AI 玩”这种方式。
下沉但需规范
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的长辈都对“赛博孙子”很着迷。他们抱着手机里的 AI 孙子,聊得十分火热。然而,那些被晾在一边的真孙子,反倒显得像是“真孙子”了。
AI 孙子长得很可爱。只要不被刷走,它就会一直叫“爷爷奶奶”。而现实中的长辈们则会跟着不停地应“哎哎哎”。
很多儿女感到惊讶和不解,自家的爸妈竟然能够对着视频里的假孙子长时间地笑容满面地回应,而且频次还不低。这个孙子要是回应累了,过一会儿说不定又会刷到一个新的孙子。
很多老人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见到孙辈。如今,他们遇上了能全天候陪伴且情绪价值满满的赛博孙子,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抵挡啊。
让中老年人上头的东西还有很多“AI 老抽创作”。新式的抽象,老辈子们看不懂。然而,老式的抽象却能够轻松地实现传播。
AI 橘猫将老奶奶送出家门,AI 柴犬为老爷爷拿取行李,AI 金毛替老人带着孙子,AI 打破了建国之后动物不能成精这一铁律,那画面的魔幻程度就如同进入了《疯狂动物城》一般。
橘师傅您慢点儿开
其中重灾区要数 AI 小猫帮主人做饭这件事。大橘以往总是充当“大鸡腿”,展现出慵懒的形象,如今却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切菜烧饭都不在话下。《料理鼠王》确实没把这方面拍全,应该再拍一部续集叫做《料理猫王》。
年轻人看了肯定不会相信。然而很多长辈看了之后,既相信又着迷。他们恨不得在朋友圈发一篇文章感叹:“现在的动物都太懂事了!”
这些内容的痛点包含“人不如猫狗懂事”“养儿女不如养猫狗”“猫都比你勤快”,这些属于另类圆梦。
咪咪不易,奶奶叹气
有两三岁的孩子会下地摘菜,会在厨房切菜,还会亲自炒菜,这是一条龙的 AI 服务。自家的孙子肯定舍不得让他做这些(现实中他也做不了),然而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情况,就感觉像是别人家的乖孙子。
这下好了,以前自己不如别人家的孩子。现在,AI 出现后,辈分一下子就降了一级,变得不如别人家的孙子了。
拥有二十年厨艺经验的三岁大厨
所以,这些AI视频的最大受害者反而是儿女辈。
父母长辈每天都看这些而感到快乐。然而,当他们放下手机,看到在家里放假却躺着不动的孩子时,心中必然会涌起一股怒气。不管是装作不明白却实际上心里清楚,还是完全信任孩子,他们都会严厉地指责孩子“不懂事”。
部分中年观众可以说是“叫不醒装睡的人”。而爷奶辈他们老实了一辈子,对于某些事情是深信不疑的。
“大孙子,这机器人也能怀孕了啊?”
好消息是,长辈知晓国家的科技在不断地快速发展。坏消息则是,AI 视频将他们所认知的科技发展方向给弄偏了。
机器人可以怀孕并结婚,猩猩娶人类为媳妇,小孩子扛起激光枪奔赴战场等等,这已然不能被称作是猎奇之事了,说它邪门都算是说得轻了。
这些视频老人通常会拉着孙子一起看。老人给大孙子看这些视频时,孙子无语了,老人也解释不清。老人还会说:“这咋能不是真的呢?”
“孙儿,这猩猩咋也能嫁呢?”
“眼见为实”在过去是老一辈坚守的准则,然而如今却遭受到了 AI 的强烈冲击。 老一辈一直将“眼见为实”当作金科玉律,可当下这一观念却被 AI 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老一辈把“眼见为实”视为不可违背的规矩,而现在 AI 对其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眼见不一定是真实的,耳听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对于一个年龄在 70 到 80 岁的老人而言,短时间内确实很难改变其观念。
不过,除了让AI“玩弄”了老一辈,长辈们同样也在玩弄AI。
以前中老年特效占据主导地位,如今是 AI 生成的时代。好学的长辈每天都在不断地“拷打”AI,让其持续生成图片、文章、诗词、歌曲等,或者只是让 AI 语音助手陪着聊天。
很多人点进长辈的短视频账号主页时,发现几乎全是 AI 生成的内容。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老一辈用 AI 创作后,一家老小的照片变得上天下海无所不能,就像“超能一家人”一样。
在 AI 的助力下,过去长辈在微信里仅仅进行口头教育,亦或是转发诸如《不听话的孩子有十大表现》这类教育视频,这些情况都已成为过去。如今,已步入 AI 充当长辈嘴替的时代。
AI 速成文案的速度比亲自手打要快很多。很多家长认为 AI 比他们自己发的内容更有文采。然而在子女眼中,父母的“人机味儿”过于浓重,所以子女纷纷对父母被 AI 替代这一情况保持警惕。
AI生成的格式没删干净
家庭教育之外,母亲在安慰女儿时用上了 AI。她虽未将 prompt 完全删除而被女儿发现,但至少达到了安慰的目的,即“给女儿整笑了”。
子女先转发《没出息父母的五大表现》进行对轰,接着又把父母的 AI 文案反喂给 AI 来生成回复。除了身体是人类之外,一家人的交流全部都是人机之间的互动。不过有一个好处是,有了 AI 代发言,家人之间说话变得非常礼貌客气。
对女儿的关心是AI不能生成的
照这样发展下去,下沉和适老化这两个方面,不难看出将会成为 AI 在 C 端市场的新战场。
过去,中老年人使用智能机这件事显得很遥远。然而,随着智能机得到大量普及,微信、抖音、快手等 app 实现了全民化,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中为 AI 的下沉奠定了现实基础。
尤其是如今伴随着社会的老龄化,AI的作用不言而喻。
03:鸿沟之间
互联网时代来临后,数字鸿沟的问题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大了。同时,年龄代沟的问题也没有改善,反而拉开了更宽的距离。
现在 C 端应用化的 AI 产品能够更高效地去填补这些“沟壑”,并且越来越多的公司也开始意识到这一情况。
阿里之前宣布大力推动旗下通义千问“AI to C”,近期腾讯则是举公司之力来推广腾讯元宝,AI 的这种冲击必然会波及全社会以及全年龄段的人群。
对于长辈来说,AI 成为了他们触及互联网世界的一种“新桥梁”。无论是社交软件,还是电商购物;无论是生活助手,还是搜索引擎,AI 都能够有效降低使用门槛和学习成本,并且增强功能的智能化与普惠化。
所以,别嘲笑老人拿着 AI 视频去叫孙子。秦始皇当年根本就没见过电视机。了解和学习这些东西确实是需要时间的。
中老年人已经在日常生活中陆续接触并体验到了 AI。他们不仅对 AI 产生了认可,还有的形成了陪伴性依赖。因为 AI 助手可以全天候陪着唠嗑。这些功能在养老院人群中尤其受欢迎。
老人们学习Deepseek
长辈的许多问题尤其能够被 AI 有效地解答。因为 AI 暂时没有“竞价排名”(希望以后也一直不会有),所以它能够准确回答简单的日常问题,这样长辈就不用担心被骗了。
有些家长会问 AI:“自己孩子怎么还不结婚?”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年轻人认为,与其让家长问自己、催自己,不如问问 AI 更好。
下一代人老去之后,谁都无法确切知晓 AI 具体能达到何种智能程度。并且宇树机器人已经登上了春晚,在未来,“智能机器人帮我养老”这种观念或许有可能会实现。
“科技改变生活”
现阶段,AI 下沉在功能方面还没有真正触及到范围最广的中老年群体,要走的路还很长。
创造出了一定的“市场真空”,此“市场真空”被卖课骗子们占据,变成了“赛博保健品”,以前是骗老人在家学剪辑和写作,现在则有一堆人跳出来教 AI 。
大部分有钱有闲的退休中老年人学习欲望很强,因为如果他们学习欲望不强,骗子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市场。
当下要让拥有手机的中老年人完全杜绝 AI 是几乎做不到的。在众多社交平台上,许多长辈仍在评论区咨询相关的知识。
老师你好,请问豆包软件该怎么下载呢?我理解能力有点慢,Deepseek真的有那么好用吗?请问是哪个窗口可以下载 AI 呀?我也想学习呢。
疏不如堵,在得到正确指导后,让长辈去拥抱新技术,让他们打开新世界,这也是在为生活增添动力与趣味。
过去极客才会讨论相关话题,如今却在咨询母猪的产后护理。AI 成功弥合了两者之间的鸿沟,之后或许会迎来广阔的天地,能够大有作为。
本文的出处是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作者为酷玩实验室,36 氪获得了发布的授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