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作虎回归 OPPO 之后,李杰曾担任 OPPO 中国区用户运营负责人,之后他担任了一加中国区总裁;在 2021 年 6 月,刘作虎通过一封邮件向外界正式宣布了一加与 OPPO 的融合,并且将一加定为 OPPO 旗下的独立运营品牌。
中国手机市场在内部品牌进行调整的时候,进入了快速的降温期。整个行业风向发生了转变,这势必要求各个品牌重新考虑在存量时代内部资源的调配与应用。
市场的寒气快速传导,第一波感受到压力的一定是中小品牌。
观察者网先前从供应链那里得知,当前在手机行业中,用户使用体验的提升通常需要终端厂商和上游一起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精力,并且这种负担不是中小品牌能够承担得起的。
“合作”是当前市场环境下留给子品牌们的一种出路。
在 2021 年左右的时候,一加强调“精品旗舰不将就”,甚至推出了 Nord 系列,在中低端市场进行了尝试,而原本这个价位段是 OPPO 的 K 系列的;今年 4 月,一加推出了侧重于游戏市场的 ACE 系列,ACE 系列的命名来源于此前 OPPO Reno 的产品体系;另外,引入了哈苏影像的一加数字旗舰,在产品定位上与 OPPO Find 系列有一定的重合之处。
正因如此,在存量市场里要守好自己的城池,并且把各自品牌的边界梳理清楚,这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刘作虎在接受《观察者网》等媒体的采访时说,双方团队经过了一年的融合过程。目前,对于未来的规划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在双品牌时代,OPPO 和一加将分别去建立各自的品牌特色,并且会针对不同的用户推出具有差异化的产品,以此来满足用户的购机需求。
目前的规划是,OPPO 的 Find 系列将定位于影像领域,Reno 系列将定位于设计领域;一加的产品体系会专注于性能这一赛道,其中数字旗舰系列会专注于 4000 元以上的市场,Ace 系列则侧重于 2000 至 4000 元的价位市场。
刘作虎直言,“OPPO的线上就是一加!”
他随后补充说,OPPO 并非没有线上渠道,它肯定是全渠道布局的。而一加则专注于线上。并且 OPPO 的很多资源会向一加倾斜,像流量、研发等方面。线上方面一加会被优先考虑,把一加做大做强是这次调整的主要目的。
OPPO给出百亿“补贴”,一加市场为先
OPPO 与一加完成融合之后,实际上已经构筑起了自己的双旗舰策略,并且这一运营模式早就被国内的各个厂商所认可。
华为的 Mate 系列以及 P 系列已获得市场和用户的认可;vivo 为 X 系列和 iQOO 系列分别确定了影像与性能的赛道;荣耀之前提出要让数字系列与 Magic 系列形成更优的高端协同;小米拥有数字系列和 MIX 系列的双旗舰定位。
在 OPPO 的体系当中,经过调整之后的一加肩负起了 OPPO 突破线上市场的重任。李杰向观察者网等媒体表示,希望在未来 3 年里,在 2000 元以上的线上市场能够做到份额第一。
OPPO将关注点聚焦在“线上”方面,同时也聚焦在“性能”方面,它有着自己的考虑。
最直观的原因在于,一加从诞生之时起就属于线上品牌,并且在性能旗舰产品方面一直有着自身的延续性;另一个原因是线上市场处于稳定状态。
国内手机市场的年出货量曾在最高峰时期达到 4.7 亿部,如今已跌至不足 3 亿部。然而,从 2017 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每年线上市场的规模都一直保持在 9000 万到 1 亿部这个范围左右。
大盘逐渐下滑,使得线上市场的份额占比提升到了三成。这表明线上渠道具有很强的韧性。而这一细节在目前的行业寒冬中是比较少有的亮点。
一加为实现这一目标,喊出了“未来三年硬件综合净利润率可以为 0”的口号。刘作虎称,当前一加在公司整体战略中的主要任务是做增量,未来三年一加会把更多成本投入到产品中,使产品的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为 0,这体现了他们的决心。
一加手机曾对其名字进行过介绍。“1”意味着“现状”,而“+”则体现了一加想要超越现状、突破极限的愿望。然而,如今的手机市场并非平静安稳。承担起为 OPPO 进行线上冲量任务的一加,能否一直坚守“不将就”的初心,这一问题受到了各界的关注。
李杰在受访时强调,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为 0 并非是在打价格战。一加的核心在于从用户的需求开始着手,做好产品是最为关键的。
一加原本是自负盈亏的。如今它却“豪横”地喊出“不赚钱”。一加的这种底气是来自于 OPPO 在背后给予的支持。
OPPO 要实现其在性能旗舰赛道的布局,于是宣布在未来三年内给一加单独投入 100 亿元的资金支持。同时,OPPO 研究院以及研发部门的领先技术,尤其是性能赛道的前沿技术,会将优先使用权给予一加。在渠道和服务方面,OPPO 全国超过 5000 家的线下门店和 1000 家服务网点对一加开放。
李杰在受访时强调,OPPO 提供的 100 亿元资金支持主要会用于产品性能方面的研发工作。同时,基础的以及共用的部分并未包含在其中。
需要注意的是,智能手机行业内一直存在“硬件过剩”的这种论述。李杰表示,早期手机性能的提升主要是由芯片制程、内存制程以及内存叠加来推动的。而目前,在这方面的研发已经步入了深水区。
但用户对于产品性能的追求却一直处于高位。
每日经济新闻联合中国移动等行业机构发布的 2022 年 11 月智能手机消费趋势数据报告表明,性能、价格、存储空间、续航以及耐用性这几个方面是用户最为关注的前五大购买影响因素;之前巨量引擎公布的用户调查数据也显示,性能在影响中国用户换机的因素中处于首要地位。
李杰认为,未来各厂商在性能方面的竞争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软件底层的深入优化;二是新散热材料的应用;三是网络与触控的提升等。“一加必须在这些相关领域做出真正的差异化,要拥有底层技术的壁垒,正因如此,投入会很高,而这也将成为未来产品差异化体验的来源。”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