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10年后,钉钉回到了创始人手中。
时代周报记者获悉,阿里方面表示,阿里集团打算收购陈航(即无招)创办的两氢一氧公司的投资人股份。在交易完成之后,陈航将会担任阿里集团钉钉的 CEO。原本的钉钉 CEO 叶军将会回到阿里巴巴集团。
媒体报道称,除了无招之外,曾跟随无招从钉钉创业的高管朱鸿(花名“一栗”)以及任卿(花名“易统”)也回到了集团。关于这一消息,阿里方面没有向时代周报记者作出回应。
这是阿里比较少见的一种变动,涉及“人事、资本、产品”三线合一。在过去的四年里,这位曾经在湖畔花园带领团队创业的高管,曾经离开阿里创办了两氢一氧。现在,无招决定回到他亲自缔造的项目当中。
这次创始人归位了,这指向了阿里内部的 AI 战略发生了变化:钉钉被放置在了 AI to B 落地的牌桌上,它肩负着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的重大期望,即“钉钉是阿里最重要的面向 To B 领域的 AI 应用”。
这是一次经过调整后的重新出发。在阿里全面加快 AI 转型的这个节点上,钉钉不仅仅是一个办公工具,而是肩负起了样板工程的重任,步入了战略核心领域。
无招回归,钉钉重回创始人时代
十年一轮回,钉钉从湖畔花园走出,如今回到创始人手中。
1999 年,陈航在阿里进行实习,在那个时候他的上级是吴泳铭。两年之后,他去到了遥远的日本惠普并在那里工作了十一年,从而错过了成为“十八罗汉”去创业的机会。2010 年回到国内之后,无招受到吴泳铭的邀请再次回到淘宝并主导产品的开发,从那之后他又操盘了一淘、来往等项目。
彼时,来往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曾经一度被当作阿里旗下能够与微信相抗衡的社交产品。然而,来往这个项目并没有获得成功,但是无招身上那种具有产品狂人的特性开始展现出来了,内部的人士称他为“疯子”。
2014 年,来往遭遇失利。之后,无招带领着团队搬进了湖畔花园。接着,以内部创业的方式,启动了钉钉。2015 年 1 月 16 日,钉钉正式发布了 1.1.0 测试版。2020 年,钉钉达成了规模上的突破,用户数量突破了 3 亿,服务的企业超过了 1500 万家。与此同时,无招也一路晋升到了离职前的 M6/P11 级别。
在发展过程中,钉钉的发展节奏被置于集团整体考量之中。
2020 年 9 月,阿里宣布对钉钉进行升级,将其升级为大钉钉事业部。此事业部与阿里云实现全面融合,以确保“云钉一体”战略能够全面落地。在此次调整之后,钉钉被划归到阿里云进行管理。无招的职级也进行了调整,调整为原阿里董事会主席兼 CEO 张勇的特别助理。
2021 年,无招带领着一批属于钉钉的核心骨干离开了阿里。之后,他创办了两氢一氧。在他离开阿里的这段时间里,他与阿里之间的联系一直都没有真正停止过。
无招创办了两氢一氧之后,元璟资本由吴泳铭创办并领投了该公司的天使轮。在 2023 年的钉钉生态大会上,无招以神秘嘉宾的身份现身。在那个时候,“无招将归”的传闻已经在业内开始出现,但并未得到阿里和无招方面的确认。
归队的伏笔从那时开始埋下,过了一年多之后才得以落实。当下,阿里需要一位有胆量去突击的“疯子”来带领队伍,让钉钉在 AI 赛场上实现突围。
“云钉一体”纠偏,钉钉再定位
钉钉的发展路径和阿里 to B 战略的调整是高度契合的。从开始到现在,钉钉的产品边界经历了多次变化,其战略角色也有所调整,组织归属更是几经波折,并且还多次进行了重塑。
无招离开之前,钉钉是一个典型的中小企业办公工具。它具有轻量的特点,使用起来很便捷;它是通用的,能满足多种办公需求;它还是高频的,使用频率较高。它之所以能够迅速穿透企业协同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着为中小微企业定制的产品设计逻辑。
阿里云地位持续上升,钉钉被逐渐拉入集团的重点资源矩阵之中。2020 年,“云钉一体”战略全面落地。从战略层面来看,“云钉一体”能够实现协同增效。然而,在实际推进的过程中,转化效果与预期存在差距。另外,钉钉在客户定位上主要聚焦于中小企业,而集团的战略更偏向于大企业,这两者存在一定偏差,也对产品方向的聚焦产生了一定影响。
2023 年,阿里进行了组织架构的重组。开启了“1+6+N”的模式。钉钉再次成为集团直属的独立业务单元。在此之后,阿里云停止了分拆。“云钉一体”战略也步入了阶段性的尾声。
如今,阿里 AI 战略在推动着。钉钉的地位得到了迅速提升。在今年 2 月,吴泳铭于阿里 2025 年财报电话会上点了钉钉的名。他说:“钉钉是集团内非常重要的 To B 资产,未来在企业端会有很多用 AI 来重塑企业内协作协同的场景和机会,并且钉钉是我们面向 To B 领域最重要的 AI 应用。”
至此,钉钉的新角色得以清晰确立。在 AI 战略里,夸克承担着 C 端的探索工作,而钉钉则担负起 B 端应用的落地任务。
AI样板工程,钉钉被推上验证前线
这一表态将钉钉推到了集团 AI 战略执行的前沿位置。
如今,钉钉被确定为阿里 AI to B 的主要阵地。与其他业务不一样,钉钉面对的是企业真实的组织结构以及员工的使用场景。它既是集团 AI 能力在最前端的展现界面,又是验证能否落地的首次战斗。
近年来,钉钉陆续推出了 AI 助理、魔法棒(/)以及 AI 智能纪要等功能。之后,钉钉还提出了数字员工的概念,想要在企业的日常流程中嵌入 AI Agent 节点,促使其从能够调用转变为能够做事的角色。
钉钉在今年 3 月举办的“AI 创业 N 次方”生态创新大会上,为了加快生态建设,提出了“三免四助力”政策。这一政策包括免除开发者的佣金,免除保证金,免除算力费用。同时,还提供品牌推广方面的助力,提供销售渠道方面的助力,提供技术支撑方面的助力,提供投资对接方面的助力。
阿里的 AI 架构里,钉钉处于最贴近用户侧的业务前台位置。它承担着场景验证者的角色,这个角色的作用是验证 AI 是否真的能服务于企业效率的提升以及组织的智能演进。
它被看作是“阿里 AI to B 样板工程”的核心落地之处。在“AI 创业 N 次方”生态创新大会上,钉钉的副总裁王铭作出承诺,即给资金给资金,给资源给资源,给客户给客户,以此展现出打造 AI 生态的决心。
无招在 2023 年钉钉生态大会上提出了“做小钉钉,做好钉钉,做酷钉钉”的产品理念。如今,钉钉或许将要走上一条产品创业的路线,在组织搭建方面进行革新,在产品规划方面进行革新,在生态建设方面进行革新,在 AI 导入方面进行革新,从各个方面全方位地进行革新。
这一次,钉钉有阿里 AI 的全栈资源作为支撑。它不再仅仅是被寄予期待,而是被强制要求去打出一场胜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