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Annalee
淘宝率先启动了对 AI 假图的大规模治理工作。那么,消费者今后在网购时,到手的商品质量会更好一点吗?
不可否认,借助平台方的力量来从源头阻止 AI 假图,这确实是一种见效最快的方式。 不可否认,从源头阻截 AI 假图借助平台方的力量,这是最快能见到效果的一种方式。 不可否认,利用平台方的力量从源头去阻截 AI 假图,确实是一种见效最快的途径。
毕竟,AI 技术可以低门槛应用,这种低成本违规模式正在刺激劣质商品野蛮生长。不良商家利用 AI 合成图片,能够快速生成“精美”商品图,还能批量盗用原创设计,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盗图、山寨的成本。例如,部分服饰商家只需通过 AI 换背景、改模特,就可以将原创款式批发成“全网同款”。
淘宝作为平台方下达了“封杀令”针对 AI 假图,这无疑给那些商家带来了很强的震慑。据悉,到现在为止,淘宝已经累计拦截了差不多 10 万张过度 PS 以及 AI 夸大的假图。
AI 假图大规模地泛滥。从本质上来看,这依旧是电商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图片失真问题。只是它的表现形式与之前的精修 P 图有所不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单平台治理存在着天然的局限,所以实际上很难改变已经发生变质的电商内容生态。
从精修P图进阶到AI造物
上个月遭遇了这种情况!所购买的“羊毛大衣”的 AI 图看上去质感极其好,然而收到的实物竟然是聚酯纤维混纺的!
很多人认为 AI 生成的图和商家 P 图是等价的。商家即使 P 图,最起码也是同一个次元的东西。而且商家请了模特,就不可能只拍一张图然后精修到让人难以辨认。众多图放在一起,消费者对于面料、颜色等是有大致感知的。不像用 AI 生成那种完美到脱离现实的材质。这与拿概念图骗人下单有什么区别呢?图生成得再好,如果人类世界无法实现,又有什么用呢?
纯靠肉眼去分辨 AI 图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实拍的商家通常会有平铺好几个角度的情况,也会有模特在多个机位进行拍摄。早期的大部分 AI 图只有一张,剪成视频后也是反复使用,模特始终保持一个姿势且不露脸。然而现在的 AI 已经不再局限于只能生成平面图,完全能够生成那种 3D 或者多维度的图像。
图源:小红书
AI 假图问题很突出,然而在电商领域,货不对板问题早已存在多年,并且可以说消费者一直深受图片失真之苦。
早年间有“卖家秀”横行一时。如今 AI 假图泛滥,带火了“魔改秀”。图片和实物不符的问题,从商家从 P 图到用 AI 的技术进阶来看,掀起了新一波大规模给差评和退货潮。而实际上,这是黑心老板一直应用的惯用伎俩,只是后者比前者程度更深。
淘宝发出了“封杀令”。越来越多的 AI 假图在各平台泛滥,这些假图看似精美,但严重“货不对版”。它们误导了消费者,影响了购物体验。AI 假图还进一步降低了不良商家山寨跨平台抄款、盗图的成本,侵害了原创品牌和商家的合法利益,使得行业环境变得恶劣。
淘宝对AI假图发出的“封杀令”
从消费端进行观察,有一个典型的案例,那就是电商平台所具备的识图功能,并且这个功能还叠加了 AI 假图以及预售模式。
有消费者反馈现在女装区的 AI 假图很夸张,用一张样图能搜到多个类似商品链接,虽然标题、价格、材质等描述不同,但那张 AI 图却很相近。部分商家试图通过 AI 微调,比如改变服装颜色、添加水印等方式绕过平台查重,然而商品页面依然高度相似。
这一表象背后,实际上是黑心商家借助 AI 来进行低成本的 P 图,从而挤压了合规企业的生存空间,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AI 假图使得不法商家跨平台进行拿来主义的成本降低了,那些在原创设计上花费心血并且花钱请模特实拍商品的好商家感到心寒,最终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关键在于,许多女款服装采用了预售制。商家会首先使用 AI 出图,接着查看大家的预算订单是否达到预期值。若达到了,他们就会联系工厂进行制作;若未达到,就会退掉所有订单。
这种情况下,若预售款会转化为实物顺利送到用户手中,那就不会是一击绝杀;若预售款不会转化为实物顺利送到用户手中,那就将是一击绝杀。根据 AI 图进行制作,大概率成品会和图片效果有差距,即便买家收到了,也不会感到开心。如果因为订单没有达到预期,即便钱被原路退回给消费者了,那也相当于大家被骗着为商家贡献了一波销售数据,并且还平白等了那么久。
以上问题的根源在于,消费者被 AI 假图所误导。当消费者收到完全不符合心理预期的货品时,必然会有踩雷和被诓骗的感觉。最终的结果是,轻者会申请退货退款并给出差评,重者则会直接对该商品关联的电商平台失去信任。
直白地说,若 AI 图与实物图相同,那没人会在意它是否由 AI 生成。商家和平台都很清楚,买家在意的是拿到实物后,能否与线上图片相符合。
根源在整个电商内容生态
这是淘宝平台治理的一部分。前段时间,我们开展了打击恶意羊毛党的行动,也进行了打击一些恶意店群的行动。这些行动都是在做营商环境的优化,其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和商家的权益。
淘宝相关人士针对当下大力打击 AI 假图的行动告知锌刻度,这样做是要引导商家合规经营。他们其实更希望大家能认可,淘宝先对行业的顽固弊病采取行动,接着引领整个行业回归到品质竞争或者良性竞争的状态中。
这从侧面印证了,AI 假图已经发展到了很猖獗的地步。从平台端的角度来看,用案例和数据来说明 AI 假图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会更加直观。
网购中常见的AI假图
这个天猫店盗用了我们的图片,我们依据肖像权对他们盗图进行了投诉。然而,现在我们看到他们采用 AI 换脸的方式来规避投诉。这种情况下,平台允许他们这样的操作吗?现在平台有 AI 生成图,导致盗图现象更多了。他们直接盗用我们的图片去进行 AI 生成,那现在我们即使有原图也投诉不了吗?我的图片被同行用 AI 进行了修改并发布商品。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的投诉没有审核通过呢?人眼能够清晰地识别出图片的发型和姿势都是一样的,这明显是在我的图片基础上进行修改的呀……不少原创商家表示,不良商家借助 AI 以低成本的方式批量盗用商品图,从而仿冒爆款商品。
一位原创男装品牌负责人表示,模特图直接被 AI 换背景后就被使用了,而且价格挂得更低,但对方的销量却比他们的高。还有商家反映,用肖像权去投诉模特图被侵权,然而对方通过 AI 换脸依然在盗用,维权的成本非常高。
所以涉及到能够涵盖整个行业的整改行动,需要借助平台的力量才能够达成。
淘宝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会明确认定一些 AI 假图的典型场景,比如“商品材质或款式不符”“效果失真或夸大效果”“不存在场景导致商品失真”“抠图贴图感明显失真”等。平台会上线识别模型,通过“源头拦截”“存量清理”和“标识提醒”等举措,对平台上的 AI 假图进行全面治理。
在商品发布端,会对图片进行实时的检测,并且会拦截失真的图片。同时,在商品的详情页,将会上线 AI 合成提示标识,这样做是为了保障消费者拥有知情权。到目前为止,平台累计拦截了将近 10 万张过度 PS、AI 夸大的假图。
淘宝天猫更新“商品图片不失真”规则解读
但从舆论场对此次行动的相关评价来看,不难发现一些消费者对平台新规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同时一些商家对平台新规的理解也存在一定偏差。
摄影师的春天到来了,原因是系统会将渲染图识别为 AI。AI 只是一个靶子罢了,在没有 AI 之前,PS 不也依然在进行修图吗?3D 假图也应当被禁止!尤其是家具电器类的 3D 假图,购买后会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主要是要治理假图,AI 只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而已……此类观点并不少见。
这一波 AI 假图危机更能反映出,它其实是当前电商内容生态所面临的系统性挑战,其危害已经渗透到了消费者权益、商家竞争秩序以及行业健康发展等多个层面。
就算 AI 假图被叫停了,然而如果实物质量很差,那么注定拿到手后就能感受到劣质,这与假图是以何种方式呈现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正如某位消费者所言,有些图上不是也标注了一切以实物为主吗?所以关键是要提高店家的诚信度,不然的话,再怎么进行整改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从这个角度去看,单平台治理存在明显的局限。跨平台盗图的问题依然存在,算法流量会出现倾斜的情况,低价劣质商品这类问题也仍需行业进行协同。
淘宝向全行业发出倡议,只有建立起统一的 AI 使用规范,像禁止伪造材质证明这样,并且完善盗图快速投诉机制,才能够从根本上遏制技术滥用,进而推动电商回归到品质竞争的正途。
这需要平台参与,需要商家参与,需要监管部门参与,也需要消费者参与,从而重构以真实性和原创性为核心的全新电商内容生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