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类对屏幕的依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无论是工作时,还是在娱乐或学习中,手机、电脑和平板电脑几乎随处可见,屏幕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伴随这种依赖而产生的,是一系列与视力健康相关的问题。根据 2024 年的最新数据可知,成年人每天盯着电子屏幕的时间平均超过六小时,使得眼睛干涩、疲劳、近视等问题变得越发严重。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 LCD 与 OLED 等传统显示技术所采用的背光式发光原理。这些屏幕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蓝光,若长时间观看,会给眼睛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近年来,市场上涌现出了各种护眼技术与产品,像防蓝光眼镜、防蓝光贴膜等辅助性方案,然而,这些方式仅仅能够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无法从根本上把问题解决。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屏幕显示技术本身的改变,电子墨水屏(E-Ink)技术近年来极具潜力,是解决方案之一。
墨水屏进入“高清时代”,逐步打破体验壁垒
电子墨水屏技术本身并非新鲜事物,早期的 Kindle 电子书阅读器就已在较大范围进行了应用。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其市场发展的情况远远超出了行业原本的预期。依据洛图科技《中国电子纸平板零售市场月度追踪》的数据可以看出,2024 年中国电子纸平板在全渠道的销量达到了 183.4 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高达 49.1%,这一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了之前所做的市场预测。
这种快速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一方面是消费者对护眼需求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是技术本身的快速进步,且后者更为重要。笔者认为,这种技术进步可拆成两个方面:一是清晰度的提升,二是彩色墨水屏技术的普及。“高分辨率”向来是显示产品的迭代趋向,从 4K 电视得到普及开始,到如今所有旗舰级手机都采用 2K 分辨率屏幕,接着 2K、4K 显示器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人对屏幕显示精度的需求会随着周围显示产品分辨率的提升而升级。一个典型的案例是苹果提出的“视网膜”(Retina)屏幕。乔布斯给这项技术所下的定义是,在正常观看距离下,人眼无法辨别单个像素点的屏幕。
这种屏幕的每英寸像素数非常高,高到在正常观看距离下,人眼无法察觉到单独的像素,进而带来更清晰、更细腻的显示效果。具体来讲,对于像 iPhone 这样的手机,要达到“视网膜”屏幕的标准,就需要其每英寸像素数超过 300。
你的眼睛早已被高清化的显示设备“养刁”了。假如现在给你一块低分辨率的屏幕,那么你的直接观感会是屏幕显示不清晰,字体边缘不锐利。早期的墨水屏产品像素密度普遍偏低,像 Kindle 就是这样。但当时显示的内容仅限于文字,并且人们日常接触到的显示设备也没有现在这么清晰,所以体验差异不明显。
在不同的 PPI 情况下会显示出精度差异,其中左侧的 PPI 为 227,右侧的 PPI 为 300
但墨水屏设备逐渐脱离了读书这一单一使用场景。用户常用的显示设备参数在不断升级。这使得墨水屏设备在护眼属性之外,其在观感层面的短板也成为了影响用户接受度进一步提升的因素。所以在 2024 年,很多厂商都把提升显示观感当作了突破方向。
文石最新推出的 NoteX3 Pro 采用了最新的墨水屏技术。它的 10.3 英寸屏幕具备 300PPI。此屏幕已达到苹果所推崇的“视网膜”屏幕标准。笔者认为,之前在手机等智能终端上存在许多显示体验标准,今后这些标准会向其他设备渗透。因为手机是人们日常肉眼观看频率最高的设备,所以手机所能提供的显示体验,会成为其他显示设备的基准。
2024 年,据笔者观察,市面上的中高端产品都把提升显示效果当作主要演进方向之一。进入 2025 年,更多品牌开始跟随墨水屏产品的“高清化”趋势。
彩色墨水屏的出现提升了电子纸设备的实用性。在技术层面,E Ink 公司最新推出的 Kaleido 3 技术可以呈现 4096 种颜色,其色彩饱和度比前代提升了 30%,分辨率达到 150ppi。这些技术突破使得墨水屏的显示效果更接近传统 LCD/OLED 屏幕,同时还保持了墨水屏护眼、低功耗的优势。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彩色墨水屏产品可供购买,例如文石 BOOX T10C、小猿学练机 E1 彩墨版等。笔者觉得,“彩色化”正在成为墨水屏市场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数据表明,彩色电子纸在 2024 年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207.8%,在整体市场中的比重提升到了 6.6%。它深受漫画阅读用户群体、插画创作用户群体以及教育教材用户群体的喜爱。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彩色墨水屏、高清墨水屏等产品的价位持续下探。以 NoteX3 Pro 为例,它的售价约为 3000 元,与主流平板电脑的价格几乎相同。其机身厚度为 5.5mm,重量约 400g,这使得它在携带体积和手持感受方面也很相近。
在功能方面,墨水屏设备开始向平板电脑靠近。它支持 4096 级压感笔,能进行全屏手写标记。甚至还引入了 AI 功能,可用于 AI 内容创作、互动对话以及会议总结等。可以说,当下很多墨水屏产品完全能够充当传统平板电脑的“替代品”,并且在文档处理能力上会更加强劲。这也是帮助墨水屏设备摆脱“纯阅读”场景局限的背后原因所在。
后Kindle时代,新入局者不断
此前业界普遍持有这样的观点,那就是以 Kindle 为代表的电子书设备退出中国之后,墨水屏产品在供应端方面以及终端产品的销售方面都将会进入到一个低迷的时期。
事实并非是那样。Kindle 退出中国市场后,原本一家独大的状况很快被打破。来自不同领域的中国品牌开始出现在这一赛道中。除了一直专注于墨水屏设备的垂直品牌文石之外,还有从平板、手机领域跨界而来的华为,以及从教育内容入手并逐渐渗透到硬件层面的小猿等。另外,像科大讯飞、掌阅、汉王等,也都深度参与到了竞争之中。
近两年教育场景出现爆发态势,这使得墨水屏市场找到了新的“增长领域”。数据表明,在 2024 年,线上学习类电子纸设备的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将近 200%,其在市场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快速提升到了 42.8%。很明显,除了护眼功能之外,“电子纸+教育”的融合,正在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关键力量。
教育市场一直很火爆,这吸引了众多厂商进行针对性的布局。它们通过内置图书书库,为不同年龄段匹配读书内容等方式,把电子书的体验进行了延伸。文石推出的精读本 A6 就是其中的一个案例。
市场需求和技术推动共同发挥作用。国内外科技巨头开始布局这一领域,索尼和苹果也进入了电子纸领域。索尼借助 DPT 系列,加快在商务办公领域的渗透。2022 年 6 月时,分析师郭明錤曾预测,苹果或许会在其未来的可折叠设备中使用电子墨水屏当作副屏,利用其省电特性来显示通知、时间或小组件。
此外,有传闻说苹果已和电子墨水屏制造商元太科技达成合作,要推出以电子墨水屏当作显示副屏的设备。终端需求很旺盛,这推动了上游厂商进行扩产。全球最大的电子纸供应商 E Ink 元太科技正在加大产能,投资新建 H5 产线,专心于大尺寸和高刷新率电子纸屏幕的生产,从而进一步拓展电子纸在商业广告、展示等领域的应用空间。
国内企业广州奥翼(OED)希望借助彩色电子纸来实现突破。它最新推出的极速彩色电子纸屏,刷新速度达到了 17 毫秒。同时,芯片厂商联咏科技以及模组厂商群创光电等,都在持续优化技术,以提升显示效果和响应速度。这些产业链企业的进步,一起推动了墨水屏设备的快速发展。
笔者认为,墨水屏设备的最大潜力场景是办公。因为墨水屏设备自身有护眼、低功耗、高续航的优势,与办公人士日常工作的诉求贴合度较高。其次,墨水屏设备在教育领域也有应用。在背光技术的加持下,它可以同时适应长时间观看屏幕、在不同光线下使用以及触控的使用需求。
当前,国家补贴政策在持续施行,这是对墨水屏设备加速 C 端渗透的另一个利好。综合国补之后,很多处于 3000 元到 4000 元中高价位段的产品,价格降幅能够达到 500 元以上。这进一步增加了这些产品对用户的吸引力。
此外,墨水屏技术在 B 端领域的应用开始显现潜力,比如在商业展示、户外广告、公共信息发布等方面。因为电子纸具有低功耗、阳光下可视性强等特性,所以在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它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 作者|邓剑云 编辑|钟毅)
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就能获取更多精彩内容;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也能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mjgaz.cn/fenxiang/275103.html